袭美官高并入秦,他时声望起红巾。
岂应东市陈尸客,妄比南唐下第人。
记室有文惭劝进,霸才无识笑轻身。
鸿毛一燎全家尽,豫让桥荒鬼火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咏史八首 其六》中的一首。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袭美官高并入秦,他时声望起红巾。”这句话的意思是,罗隐的官位很高,甚至被并入到了秦朝。他将来的声望将会像红巾一样高涨。这里的“袭美”指的是罗隐自己,“官高并入秦”则是指他被贬为官。而“他时声望起红巾”则表示他将来的声望将会像红巾一样高涨。
第二句:“岂应东市陈尸客,妄比南唐下第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应该成为东市的陈尸客?随意比较南唐的下第人。这里的“东市”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死刑执行方式,即在集市上将罪犯斩首。而“陈尸客”则是指那些被处决的人。而“下第人”则是指科举考试中落榜的人。罗隐在这里是在讽刺那些被贬官的人,他们不应该被视为陈尸客,更不应该被轻视。
第三句:“记室有文惭劝进,霸才无识笑轻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文章的记室感到惭愧,因为劝进而被贬,而没有文章的霸才却被嘲笑为轻身。这里的“记室”指的是负责起草文书的人,“劝进”则是古代的一种政治手段,即通过说服君主进行改朝换代。而“霸才无识”则是指那些没有才华的人。罗隐在这里是在批评那些被贬官的人,他们应该感到惭愧,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才华而被轻视。
第四句:“鸿毛一燎全家尽,豫让桥荒鬼火新。”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鸿毛被烧毁了,那么全家都会被烧尽;而豫让桥却因为鬼火而重新燃起了希望。这里的“鸿毛”指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全家尽”则是形容被火烧得连家人都死了。而“豫让桥”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据说那里的人们曾经因为鬼火而重建了家园。罗隐在这里是在讽刺那些被贬官的人,他们不应该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被烧死,而是应该重新燃起希望,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