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合处势潆洄,地尽中流忽有台。
沙际马知寒潦缩,城西鸦带夕阳回。
年深兵燹碑难读,路入榛芜眼倦开。
片石只从开辟在,题诗曾阅几人来。
【注释】
- 双江合处势潆洄:双江汇合的地方地势迂回曲折。
- 地尽中流忽有台:土地尽处,正逢水流的中流突然出现了一座高台。
- 沙际马知寒潦缩:在沙洲边缘,马匹知道寒冷的雨水会缩小。
- 城西鸦带夕阳回:在城市的西边,乌鸦带着夕阳返回。
- 年深兵墝碑难读:时间久远战争破坏,碑文难以辨认。
- 路入榛芜眼倦开:进入荒草丛生的道路,眼睛都看花了。
- 片石只从开辟在:一片石头只是从开辟的地方出现。
- 题诗曾阅几人来:曾经有谁在上面题诗。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铜崖之景,抒发感慨之情。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高远。
首联“双江合处势潆洄,地尽中流忽有台”,描绘出铜崖的地形特点。这里说的是双江汇合之处,地势迂回曲折。在河流的尽头,忽然出现一个平台。
颔联“沙际马知寒潦缩,城西鸦带夕阳回”则描写了铜崖周围的环境。在沙洲的边缘,马儿知道寒冷的雨水会缩小,在城市的西边,乌鸦带着夕阳返回。
颈联“年深兵燹碑难读,路入榛芜眼倦开”则描述了战争对铜崖的影响。因为时间的久远,战争破坏了碑文,让人无法辨认。而走进这个荒草丛生的道路,眼睛都看花了。
尾联“片石只从开辟在,题诗曾阅几人来”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只有一块石头从开辟的地方出现,曾经有谁在上面题诗呢?
这首诗通过对铜崖的描绘和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战争破坏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