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世人多寿,亲承异数加。
使年逾甲子,问俗及桑麻。
跪进觞停辇,归簪帽有花。
赐酺还赐杖,好向后生夸。
这首诗是元结为一位名叫张嘉佑的山野老人祝寿而作的。张嘉佑年逾甲子,即六十岁,他来到长安,目睹盛事,亲眼看到皇帝赐酺(一种宴会)的情景,还见到了皇帝赐给老人的杖,因此写了这首诗来记述这段盛事。
逐句释义及注释:
- 长世人多寿,亲承异数加。 - 世上的人大多寿命较长,有幸受到特别的恩宠。”异数加”指皇帝的特殊恩典或待遇。
- 使年逾甲子,问俗及桑麻。 - 他活到六十岁了,询问乡里百姓的生活情况。”甲子”是指干支纪年的六十甲子之一,这里指代年龄。”桑麻”指农事,这里用来象征乡村生活。
- 跪进觞停辇,归簪帽有花。 - 他跪下献酒,停下轿舆,然后取下头上的花簪戴上了一枝花。”觞”是一种酒器,”簪”是一种头饰,这里指戴花簪。
- 赐酺还赐杖,好向后生夸。 - 皇帝又赐给他酒喝,还赐给他一根手杖。皇帝喜欢在年轻一代面前夸耀他。”后生”指年轻的人,”夸”是夸耀的意思。
译文:
世上长寿的人很多,幸运地得到了皇帝的特殊照顾。
他活到六十岁了,询问乡里的人们生活如何,是否种上了庄稼。
他跪下献酒,停下轿舆,摘下头饰戴上了一枝花。
皇帝又赐给他酒喝,还赐给他一根手杖,他在年轻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好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老人在长安城中的经历,表达了对皇帝恩德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皇帝特殊待遇的羡慕和尊敬。同时,他也通过描述老人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如老年人的长寿、乡村生活的简朴等。此外,诗中的“赐酺”、“赐杖”等词语,也体现了古代皇权对于民众的一种恩典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