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逢岁闰,霭霭及春阳。
早是经雷雨,如何更雪霜。
天心宁好杀,物性自多伤。
草木如知候,勾尖幸宛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雪夜感怀》。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后二日雪
- 这首诗的第一句表达了一种期待已久的心情。”后二日”意味着在两天之后将会有雪。”雪”是指降雪,通常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化。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雪的期待和喜悦。
欣欣逢岁闰,霭霭及春阳
- 第二句描述了雪前的景象。”欣欣逢岁闰”形容岁月中闰年的到来,使得春天的到来更为令人喜悦。”霭霭及春阳”则描绘了春天阳光温暖、和煦的景象,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这里的”霭霭”意为云气缭绕的样子,形容春阳下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早是经雷雨,如何更雪霜
- 第三句转折到了天气的变化。”早是经雷雨”暗示着之前的天气可能是雷阵雨,而现在则是下雪。”如何更雪霜”则是问为何还要经历更多的雪和霜。这里的疑问表达了作者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天心宁好杀,物性自多伤
- 第四句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的感受之间的矛盾。”天心”指的是自然的运行规律,”宁好杀”表示自然有时过于猛烈或无情。”物性自多伤”则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其脆弱之处,容易被自然之力所伤害。这里的”物性”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灵和事物的特性。
草木如知候,勾尖幸宛藏
-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的尊重。”草木如知候”意味着植物能够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勾尖幸宛藏”则是说植物的枝条和尖头虽然被大雪覆盖,但最终还是被雪掩盖起来,得以保全。这里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以及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从期待到惊喜,从春阳到雪霜,再到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转变。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四季变换中的雷雨和雪霜,表达了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的尊重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