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桥临渚,参差树隐庄。
棹应迷客入,车或遣儿将。
命意何潇洒,为期但渺茫。
两三垂白叟,篝火话溪堂。
【注释】
翁萝轩:诗人的号。西厓:诗人号。柳舍渔庄:在今安徽泾县。
宛转:曲折回环貌。渚:水边的小洲。
棹(zhào):划船用的桨。迷:迷失。
车:指代小船。遣:送。将:携带。
命意:指作画的主题或意图。何潇洒:多么潇洒。
为期:指创作的目的。但:只。渺茫:形容遥远。
垂白叟:年老的渔翁。篝火:指在野外生起一堆火。溪堂:指渔翁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应友人之约而作。诗中通过描写柳舍渔庄周围的景色和与老人交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以及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联“桥临渚,树隐庄”,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一座古老的木桥横跨在静谧的水边小洲上,岸边参差的树木掩映着一座古朴典雅的渔庄。这两句描绘了画面的主体部分,即自然景观。
颔联“棹应迷客入,车或遣儿将”,进一步展现了渔庄周边的环境与人物活动。当客人驾着船只驶入桥下时,船桨激起的水花会让人感到迷茫;而那些载着孩子去渔庄玩耍的车则显得更为亲切。这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情境之中。
颈联“命意何潇洒,为期但渺茫”,诗人开始转向对画作主题的思考。他感叹作画的意图是多么潇洒自如,然而,对于画作的创作目的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尾联“两三垂白叟,篝火话溪堂”则是对诗中主要人物的描绘。诗中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翁,正在篝火旁与孩子们讲述着故事。这幅场景既温馨又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