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尔不能荐,世情良可叹。
往年曾献赋,同辈尽弹冠。
岁晚独行急,家贫久客难。
向南冰雪少,莫虑布衣寒。

这首诗是嘉定县的谭生,在朝廷选拔官员时名次很靠前,但因为外面没有咨送他赴任的文件,所以不能到书局去办事。他被留在余姚住了两年,将要回去的时候写了一首《口占送谭子》的诗。

嘉定谭生名在钦取之列而外来无咨送之文不获赴书局办事留余寓两年将归口占送之

知尔不能荐,世情良可叹。

往年曾献赋,同辈尽弹冠。

岁晚独行急,家贫久客难。

向南冰雪少,莫虑布衣寒。

【注释】

嘉定:今属上海市。

谭生名在钦取之列:谭生的名字排在钦取的名单上,指他应被选为科举考试的进士,即中举。

咨送:咨,通“谘”,咨询、请示;送,送行。这里指上级部门通知他去应试。

书局:清代官署,负责管理书籍和编纂书籍。

留余寓:住在余姚。余姚,今属浙江省。

口占:随口吟诵,即即兴作诗。

子:对人称谦辞,表示亲热。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嘉定县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李白少年时代就学于蜀中,唐玄宗开元六年,年十九岁,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开元八年(729),因道士吴筠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但落第后再次漫游于汴州、洛阳、扬州等地。开元十二年前后,曾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一带)、楚(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开元十三年(725年)与杜甫相遇于洛阳,结为挚友。次年秋,二人同游梁、宋、齐、鲁(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一带),并结识了王维、孔巢父等文人骚客。开元十六年(728年)春,李白游至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遇时任兖州司马的崔宗之。同年秋至南陵(今安徽繁昌东南),与当时正在江南一带漫游的贺知章相识。开元十六年(前728年)夏,李白游览庐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开元十七年(729年)春,李白离开长安,继续四处漫游。同年秋抵湖北安陆,在此地认识了孟浩然。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离开安陆,沿江东下,经过洞庭湖时写下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漫游期间,曾一度流落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后来得到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回到长安后,供奉翰林,但不得志,又飘泊四方,最后沉沦于江南一带。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经永王李璘邀请,前往江淮地区,讨伐永王李璘叛乱,中途永王战败身亡,李白被牵连入狱。不久获释,出狱之后,漂泊在大江南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李白受牵连被捕,被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桂阳郡(今广西桂林一带)之间。第二年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在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居住数年。这以后一直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在寓所听到所在地发生战乱,便从当涂渡长江入越中(今浙江绍兴一带)避难。翌年,李白病故。李白一生创作大量的诗歌,绝大部分已散佚。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许多题材都有名作出现。由于李白的诗歌大多描绘壮丽的山河,表现豪放的情怀,因此得名“诗仙”。李白的诗篇传诵千年而不衰,其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