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忆追随地,多惭属望情。
早曾同座主,老及作门生。
寝哭知何日,心丧痛失声。
滦河兼泪雨,滴滴向南倾。

注释:

七月十六日,在乌城直庐听到房师虞山公逝世的消息,悲痛之情难以言表,于是创作了四首诗来寄托哀思。第四首是其中一首。

历忆追随地,多惭属望情。

早曾同座主,老及作门生。

寝哭知何日,心丧痛失声。

滦河兼泪雨,滴滴向南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虞山公逝世的消息后,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而创作的。诗人回顾了他们一起追随的日子,深感惭愧和遗憾,因为自己曾经是他的学生,而现在他却离世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虞山公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联“历忆追随地,多惭属望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感慨。他回想起与虞山公在一起的时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然而,他也为自己未能在他生前做出更多贡献而感到惭愧。

颔联“早曾同座主,老及作门生”进一步描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曾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现在,他已经离世,而自己则成了他的门生,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悲伤和失落。

颈联“寝哭知何日,心丧痛失声”描绘了诗人因悲痛而无法自抑的情景。他在梦中都能感受到虞山公的离去,这让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此,他只能在梦中与虞山公相聚,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心灵。然而,这种悲伤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灵,以至于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变得无法发声。

尾联“滦河兼泪雨,滴滴向南倾”则是诗人对整个情感的总结。他将心中的悲伤化作泪水,洒落在这片土地上。而这些泪水就像雨滴一般,不断地向南倾斜,象征着他们的悲伤和哀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虞山公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悲痛和无助,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