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依顽石,累累似伏羱。
群儿嗤瘿俗,久客解方言。
犊放斜阳岸,鸦盘早穫村。
趁虚人散尽,冷落近黄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宿山寺》。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事的感慨。
晚至堵庄
浅草依顽石,累累似伏羱。
群儿嗤瘿俗,久客解方言。
犊放斜阳岸,鸦盘早穫村。
趁虚人散尽,冷落近黄昏。
注释:
- 晚至堵庄:晚上到达寺庙。
- 浅草依顽石:草地上的野花依偎在古老的石头上。
- 累累似伏羱:形容草上的露珠像牲口身上的泥垢一样。
- 群儿嗤瘿俗:孩子们嘲笑这种畸形的习俗。
- 久客解方言:长时间在外的客人能够听懂当地的方言。
- 犊放斜阳岸:牛儿们悠闲地躺在夕阳下的岸边。
- 鸦盘早穫村:乌鸦在收获后的村庄里盘旋。
- 趁虚人散尽:趁着空无一人的时候离开。
- 冷落近黄昏:形容四周寂静,天色将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四句话展现了晚至寺庙时的静谧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晚至堵庄”点明了时间,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抵达寺庙的画面。接下来,“浅草依顽石,累累似伏羱”通过描绘草地、石头和露珠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朴素的意境。然而,这宁静的氛围被“群儿嗤瘿俗,久客解方言”所打破,表达了孩子们对畸形习俗的嘲笑和长期在外的客人对当地方言的熟悉。
最后两句“犊放斜阳岸,鸦盘早穫村”描述了牛儿和乌鸦的活动,进一步衬托出寺庙周围的宁静与空旷。而“趁虚人散尽,冷落近黄昏”则暗示了随着夜色的降临,寺庙周围的人们逐渐离去,留下了一份孤独和寂寞。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世态炎凉和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