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缞声振粤江开,铜柱亲从击鼓来。
载奠金城栖凤驿,移封珠户钓龙台。
宫庭撤宴投醪赏,旗鼓连山拔帜才。
谁道贤王偏尚武,雄风收尽海天回。
【诗句注释】
诸将四首:指杜甫《诸将》中的四首诗。
墨缞声振粤江开,铜柱亲从击鼓来:墨缞,古代丧服,这里指战袍。振,使……振动。粤(yà)江,珠江的别称。开,开通。铜柱,指南越的郡治会稽(今浙江绍兴),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8)在这里设置“东海郡”,立石刻铭文以纪功。亲从,亲自跟随。击鼓来,指凯旋而归。
载奠金城栖凤驿,移封珠户钓龙台:载,载运。奠酒祭奠,这里指凯旋归来。金城,即金华城,在今浙江金华。栖凤驿,古驿名。据《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八引《括地志》云:“凤凰阁在永兴县西南三里,旧时有凤凰栖息。”故址在今浙江义乌县东南。移封,分封土地。珠户,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此地筑城,以珠玉装饰门户,故址在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钓龙台,即龙山寺。据《舆地志》卷二○《会稽郡》引《会稽记》云:“汉世有钓龙山,其上有龙穴。”故址在今浙江宁波市海曙区。
宫庭撤宴投醪赏,旗鼓连山拔帜才:宫庭,皇宫,朝廷。撤宴,散宴。投醪,饮酒。犒赏战士。连山拔帜才,用兵打仗的本领。
谁道贤王偏尚武?雄风收尽海天回:谁道,难道……吗?偏,偏于……。贤王,指唐太宗李世民。尚武,崇尚武功。雄风,指雄壮的气概。收尽,收回。海天,大海和天空。回,指转败为胜。
【译文】
墨缞声震动粤江边,铜柱亲从擂鼓而来。
载送奠礼来到金华城,移封土地到钓鱼台。
宫庭撤宴犒赏士卒,旌旗连绵拔起旗帜才。
谁能说贤王偏向武功,雄壮的气概收回了海天回转。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全诗写唐初名将李靖的赫赫武功,颂扬了他的英勇精神,表现了他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
此诗是杜甫对唐朝开国功臣李靖的赞颂之作。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写了李靖威镇岭南、南征北战、屡建功勋的历史事实,接着歌颂了他晚年仍不忘报效国家的精神,最后赞扬了他威震天下、气吞万里海天的英武形象。
第一联“墨缞声振粤江开,铜柱亲从击鼓来”,诗人开篇便点明李靖威震南方的赫赫军功。“墨缞声”是李靖所着丧服的代词;“振”是震动的意思;“粤江”指的是岭南;“开”字是开启、开辟的意思。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岭南一带因李靖的威震而得到安定的局面,同时也表现出李靖威震南方的军事实力。“铜柱亲从击鼓来”中的“铜柱”是指汉代在岭南设郡置县后,在岭南地区树立的铜柱作为标志;“击鼓”则是指李靖率军南征,一路征战,一路奏乐,所过之地都为之欢呼鼓舞。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岭南地区的繁荣景象,又表现了李靖威振南疆的英雄业绩 。
颔联“载奠金城栖凤驿,移封珠户钓龙台”,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了李靖的军事才能和军事功绩。颔联主要描绘的是他在岭南地区的军事活动。“载奠金城栖凤驿”,其中的“奠”,是指祭祀;“金城”,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州;“栖凤驿”则是古代的一个驿站名。这句的意思是说,李靖在岭南地区进行军事行动时,曾把祭祀的地方设在了金城的栖凤驿。而“移封珠户钓龙台”则是说李靖在岭南地区进行军事行动时,曾把被占领的土地分封给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同时他也曾把岭南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两个典故都表现出了李靖的军事才能。
颈联“宫庭撤宴投醪赏,旗鼓连山拔帜才”,继续描写李靖的军事才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朝廷上下都为了庆祝李靖的胜利而举行宴会;李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就像旗鼓连山一样。这里的“宫庭”、“撤宴”、“投醪”、“赏”、“旗鼓连山拔帜才”都是对李靖的夸赞之语,表达了诗人对李靖的崇敬之情。
尾联“谁道贤王偏尚武,雄风收尽海天回”,是全诗的最后一层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认为只有武力才能征服的人,现在都已经被李靖的威风所折服了吧!“收尽”一词则表明了李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成就。这一句是对全诗主题句的再次强调,也表达了诗人对李靖的无限敬仰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通过赞美李靖的威震岭南、南征北战的军事才能和功绩,表达了诗人对于他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唐代名将李靖的颂扬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