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洪烈
【诗句注释】 诸将四首:指杜甫《诸将》中的四首诗。 墨缞声振粤江开,铜柱亲从击鼓来:墨缞,古代丧服,这里指战袍。振,使……振动。粤(yà)江,珠江的别称。开,开通。铜柱,指南越的郡治会稽(今浙江绍兴),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8)在这里设置“东海郡”,立石刻铭文以纪功。亲从,亲自跟随。击鼓来,指凯旋而归。 载奠金城栖凤驿,移封珠户钓龙台:载,载运。奠酒祭奠,这里指凯旋归来。金城,即金华城
何君出扇头韩仲生窗竹诗率和 赏析清代施洪烈诗歌魅力 1. 诗意解释 - “千尺虚庭影,根盘斜石生”: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图景,竹子的根部盘曲生长于斜石之上。 - “新篁吹午梦,老箨散秋声”:表达了新长的竹笋在午后的风中摇曳,而老竹箨则发出秋天的声响。 2. 诗句解析 - “月出当轩白,风高入画清”:形容月亮从窗户照射进来,使室内明亮如画,同时清风徐来,带来一丝清凉。 - “此君终不热
诗词原文: 客路重阳日,横帆十八滩。 涛声摧壁立,山气助人寒。 过客迷花渚,归师束锦鞍。 书生今老矣,曾把宝刀看。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其艺术特点: 1. 诗句解读: - 客路重阳日:描述了重阳节那天的旅程,客居在外的心情和景象。 - 横帆十八滩:描绘了航行时遇到十八个险滩的情景。 - 涛声摧壁立,山气助人寒:形容海浪撞击岩石的景象和因山间雾气而产生的寒冷感。 - 过客迷花渚
楼船同日泛牂牁,勋业平分老伏波。 已有陆生南粤纪,还劳汉主大风歌。 当年宝玉江声壮,此地珍珠海气多。 何事羽林来铁骑,却教鸣剑走关河。 诗意解释: 1. 楼船泛牂牁:“楼船”指的是大型战舰,“泛牂牁”则意味着在牂牁江上航行,牂牁江是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此处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舰队在江河之间航行的景象,象征着军事力量的展示和国家的繁荣。 2. 勋业平分老伏波:这句中“伏波”是指汉代名将马援
【注释】 诸将四首:杜甫的诗作。这是其中的第一首。盖代声传汉将营,劳臣千载共知名。功成东北来江左,威服西南重楚荆。丞相祠堂留古柏,昆明池水失长城。即教尚父今犹在,无复磻溪钓玉璜。 【译文】 汉代名将的英名,一直流传到今天。他们为国建功立业,千载之后依然被人们所景仰。功成名就后,他们来到东南地区,在那里建立功勋。在西南地区,他们也建立了赫赫战功,使楚国和荆地都臣服于他们。丞相诸葛亮的祠堂里
【注释】 生年百感馀:人生经历种种感慨。 落落未闻道:不为人知。 岂不历艰辛:难道没有经历过艰辛困苦吗? 河流修且浩:河水长流且浩瀚无边。 征马嘶春风:出征的战马在春风中嘶鸣。 飞鹰掠秋草:猎鹰在秋天的草丛中盘旋。 清梦摇旦昏,出门伤怀抱:清冷的梦境伴随着清晨和黄昏,外出时感到伤怀。 悁悁黄鹄心,愿依芳树老:忧伤地想着远去的大雁的心思,希望依靠着芬芳的树木度过余生。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注释: 何人海上气飞扬,飒飒金戈入战场。 - 何人:何人能够 - 海气:海上的风云 - 飞扬:气势高昂 - 飒飒: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金戈的锐利之声 - 金戈入战场:指战士们的剑戟相碰,声音铿锵,充满了杀伐之气 一旅忽惊新草木,三军重固旧封疆。 - 一旅:指一小支部队 - 忽:忽然间,突然之间 - 新:新的 - 草木:指庄稼、植物等,这里泛指田野中的农作物 - 三军:古代军队中分为中军
寄怀增江吴友日 珠江回棹十年踪,遥望鳞飞百尺松。 爱我莫题鹦鹉赋,思君重见鹧鸪峰。 高楼雨色消兵甲,远树晴岚听鼓钟。 已奏德星还聚井,应知膝上有人龙。 注释: 寄怀增江吴友日:怀念在广东的友人(吴子华)。 珠江:指珠江口。 回棹:船回转。 十:指十年。 鳞:喻鱼。 百尺松:高耸入云的松树,比喻志士或英雄。 爱我:我思念你。 莫:不要。 鹦鹉赋:汉代祢衡作辞赋以讽谏,后因称文辞犀利为鹦鹉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 “怜尔奇毛赋远思,隔窗宛转夕阳时”,第一句写鹦鹉的羽毛奇特,能赋诗,在傍晚时分隔着窗户婉转地鸣唱,表现了诗人对鹦鹉的怜爱之情;“翻身却称雕栏小,记曲偏憎翠管迟”第二句写鹦鹉翻过身子却嫌雕栏太小,它记住了曲调却厌恶翠玉的笛子吹得太慢,这两句写鹦鹉的机敏可爱。 “饮泻银屏怜客去,啄残金锁怪人知”第三四句写鹦鹉饮尽银屏上水波粼粼,却可怜客人离去;啄破金锁
【注释】 小孤山: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是大孤山的姊妹山。 天柱石峰:指庐山南面的一座山峰,形似天柱,故名。 过梅关:经过梅岭关。梅岭关在江西省大余县北,为赣粤两省交界处。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在大孤山、小孤山游览时的情景。首句以“小孤”、“大孤”作对仗,写出两山的高大雄伟;次句用“滩下三姑江月湾”写出了三姑口江水波平如镜,月光皎洁的特点;第三句“天柱石峰留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