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阙封峦,十月大寒。
大寒不杀草,铜驼漆肤黄变皂。
咄哉貐贼麟,凤凰拥翼枭鸟前,自甘称为臣。
圣人一出,万刚群屈。
有不受命者,昭昭之日。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拟汉铙歌十八曲,存十一章。
其三 上之回,石阙封峦,十月大寒。
译文:
这是一首汉乐府诗的模仿作品,共十章,其中的第十三章是《上之回》。诗中描绘了石阙山峻岭连绵,十月时节正是寒冷的时候。
注释:
- 汉乐府诗(汉乐府):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起源于汉朝,以民间歌谣为基础,内容多描写战争、劳动、爱情等生活场景。
- 铙歌:古代一种军乐,通常用于祭祀和战斗时奏响,以鼓舞士气。
- 石阙:指高大而坚固的建筑,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宫殿或者陵墓入口。
- 封峦:指山峰被雪覆盖的景象。
- 十月:农历十月,此时天气严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阙山的壮观景象来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十月大寒的描绘,表现出对冬季严寒气候的感慨。诗中的“铜驼漆肤黄变皂”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冬日里万物枯萎、色彩暗淡的景象。最后两句“咄哉貐贼麟,凤凰拥翼枭鸟前,自甘称为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屈服于命运的无奈和批评。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