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皇东升,西山皆笏。
孤峰不偻,万丈树骨。
太清温温,孩提识春。
饱食无病,居然吉人。
去腊东邻,贻酒最醇。
三寸之斝,中有九垠。(一章)
衣冠拜趋,俗亦有礼。
长孰非兄,幼孰非弟?
兄而洵洵,弟而莘莘。
古风何泯,天泽何湮。
我惭歉恩,匿不敢群。
不群以身,而群以心。
无怀之衿,无弦之琴。(二章)
云来过窗,风来拂衣。
俯得鸥语,仰逢雀飞。
雀飞止林,鸥语在浔。
浔绿自阴,林翠未深。
娱我独吟,眷我独酌。
不将而迎,何摈而却?
不却不迎,何纠何萦?
希以为形,夷以为声。
无以为营,吾曷乎名?(三章)
抽刀杀人,忍哉同类。
伊实未醒,胡能知醉?
晨气廓清,甘以浊争。
伊实长醉,胡由望醒?
淘沙得金,剖石得玉。
虽能医贫,不能医俗。
子孙身腴,祖宗魂哭。

这首诗名为《元旦置酒江楼独酌竟日赋四言九章》,是一首描写诗人独自在江楼饮酒作诗的古诗。

第一节:
日皇东升,西山皆笏。
孤峰不偻,万丈树骨。
太清温温,孩提识春。
饱食无病,居然吉人。

赏析:
这一节通过“日皇东升”描绘清晨的壮丽景色,接着以“西山皆笏”比喻山峦的雄伟,而“孤峰不偻”则形象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入云。接着,诗人以“万丈树骨”形容山的坚韧与高耸,最后两句通过“太清温温”和“孩提识春”表达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整节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节:
去腊东邻,贻酒最醇。
三寸之斝,中有九垠。(一章)
衣冠拜趋,俗亦有礼。
长孰非兄,幼孰非弟?
兄而洵洵,弟而莘莘。
古风何泯,天泽何湮。
我惭歉恩,匿不敢群。
不群以身,而群以心。
无怀之衿,无弦之琴。(二章)

赏析:
这节诗中,诗人描述了去年(去腊)收到邻居送的醇厚美酒,以及自己的谦逊态度。随后,诗人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诗中还提到了“兄而洵洵,弟而莘莘”,表达了兄弟间应有的尊敬与关爱。最后,诗人感叹古代文化之美,以及现代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应保持独立的人格。整节诗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独立品格的追求。

第三节:
云来过窗,风来拂衣。
俯得鸥语,仰逢雀飞。
雀飞止林,鸥语在浔。
浔绿自阴,林翠未深。
娱我独吟,眷我独酌。
不将而迎,何摈而却?
不却不迎,何纠何萦?
希以为形,夷以为声。
无以为营,吾曷乎名?(三章)

赏析:
在这一节中,诗人描述了云彩飘过窗边、风吹拂衣的情景,然后听到了鸥鸟的鸣叫声,看到了雀鸟在空中飞翔。诗人用“浔绿自阴,林翠未深”描绘了山林的幽静美丽。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独享这份宁静的快乐,以及在孤独中品味生活的情趣。然而,诗人也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整节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第四节:
抽刀杀人,忍哉同类。
伊实未醒,胡能知醉?
晨气廓清,甘以浊争。
伊实长醉,胡由望醒?
淘沙得金,剖石得玉。
虽能医贫,不能医俗。
子孙身腴,祖宗魂哭。

赏析:
最后一节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担忧,指出一些人为了利益而牺牲正义的行为令人痛心。诗人以“晨气廓清”比喻社会风气的清明,而“甘以浊争”则揭示了某些人为了私利而不顾公共利益的现象。诗人认为即使能够从淘沙中得到黄金,从岩石中得到宝玉,也无法根治社会风气的腐败。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忧虑:他们虽然生活富足,但祖先的精神和灵魂却因此受到伤害。整节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道德沦丧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