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如天高,戒寒车马稀。
夕风凌厉中,颇闻箫声低。
庭树森过楼,红烛隐有辉。
密帐垂销金,钗黛方合围。
官厨老宰手,宰羊犹割鸡。
投匕辄不悦,侧目嫌瘦肥。
有力需所供,求适亦其宜。
未遘穷巷艰,吾难于彼讥。
今兹二三友,爱我何偏私?
特杀圈中羔,陈馈来劝卮。
膏然琥珀色,和以松烟脂。
胶牙疑饧酥,聂切归烂糜。
自怜三年来,减食养病脾。
安能对此豪,络绎同啜醨。
海乡冻颓云,下泽方鸿啼。
窘民鲜安堵,伤乱失援依。
日煮一升饭,不救全家饥。
徘徊思野蕨,雪路风凄凄。
吾人恃天力,差可安粥齑。
越节及上烹,恐遭造化嗤。
撤筵剪残烛,感叹为此诗。
借问党家翁,健骨今何其?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朱门如天高,戒寒车马稀。
  • “朱门”指的是豪华的门户,“天高”形容其位置极高、显赫。
  • “戒寒车马稀”意味着天气寒冷,外出的车马很少。
  1. 夕风凌厉中,颇闻箫声低。
  • “夕风”指傍晚的风,“凌厉”描绘了风势的猛烈。
  • “箫声”通常在宁静或幽美的环境中被吹奏,这里显得格外低沉。
  1. 庭树森过楼,红烛隐有辉。
  • “庭树”可能是指庭院里的树木,“森过楼”表明这些树木茂密到可以遮住楼上。
  • “红烛隐有辉”说明室内的烛光虽然微弱但仍能照亮空间。
  1. 密帐垂销金,钗黛方合围。
  • “密帐”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的床帏,“垂销金”形容其华丽且价值不菲。
  • “钗黛”指的是古代女性佩戴的发饰,“方合围”表示这些发饰刚刚搭配好。
  1. 官厨老宰手,宰羊犹割鸡。
  • “官厨”指的是官府中的厨房,“老宰手”暗示这位厨师经验丰富且技巧娴熟。
  • “宰羊犹割鸡”表明即使是宰杀羊肉,也像处理鸡肉一样熟练。
  1. 投匕辄不悦,侧目嫌瘦肥。
  • “投匕”可能是指进餐时将食物送到嘴里的动作,“不悦”表达了不满或失望。
  • “侧目”是形容目光斜视,带有轻蔑或厌恶的情感。
  1. 有力需所供,求适亦其宜。
  • “有力”可能是指家庭中有需要供养的人,“需所供”意味着必须满足他们的需求。
  • “求适亦其宜”意味着虽然要满足需求,但也要保证自己的舒适。
  1. 未遘穷巷艰,吾难于彼讥。
  • “遭穷巷艰”表示没有遇到困难或困境,“吾难于彼讥”表达了自己与别人相比并无困扰或指责。
  1. 今兹二三友,爱我何偏私?
  • “今兹”可能是指现在这个时候,“二三友”指的是几个亲近的朋友。
  • “爱我何偏私”询问这些朋友是否只偏爱自己而不顾及其他。
  1. 特杀圈中羔,陈馈来劝醨。
  • “特杀”可能是指特别选择或挑选出的羔羊,“圈中羔”指的是圈养中的羔羊。
  • “陈馈”可能是指陈列或展示出的食物,“劝醨”是劝酒的意思,表示用美食来款待客人。
  1. 膏然琥珀色,和以松烟脂。
  • “膏然”形容词词组,表示光亮润泽的样子,“琥珀色”形容食物的颜色如同琥珀般透明而亮丽。
  • “和以松烟脂”可能是指调料中使用了松烟作为香料,增添了食物的香气。
  1. 胶牙疑饧酥,聂切归烂糜。
  • “胶牙”形容食物黏稠易咬,“疑饧酥”可能是指食物质地类似于饧糖但更加软糯。
  • “聂切归烂糜”描绘了食物被切碎后变得非常柔软烂糊的样子。
  1. 自怜三年来,减食养病脾。
  • “自怜”表示自我怜悯或自责,“三年来”可能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 “减食养病脾”意味着为了养病而减少食物摄入,体现了对健康的重视。
  1. 安能对此豪,络绎同啜醨。
  • “安能”可能是指不能或难以做到,“对此豪”可能是指面对这样的豪宴。
  • “络绎同啜醨”形容宾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共饮,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场面。
  1. 海乡冻颓云,下泽方鸿啼。
  • “海乡”可能是指海边的地方,“冻颓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层被冻得坍塌下垂。
  • “下泽方鸿啼”描绘了鸿雁在下方的水泽中鸣叫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1. 窘民鲜安堵,伤乱失援依。
  • “窘民”可能是指贫困的民众,“鲜安堵”意味着很少有地方安全安定。
  • “伤乱失援依”表达了由于战乱导致民众失去依靠和支持。
  1. 日煮一升饭,不救全家饥。
  • “日煮”可能是指每天做饭,“一升饭”可能是指一升米煮成的饭食。
  • “不救全家饥”表明即使每天都煮饭,也无法解决全家人的食物问题。
  1. 徘徊思野蕨,雪路风凄凄。
  • “徘徊思野蕨”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雪地上寻找野蕨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食材的珍惜。
  • “雪路风凄凄”形容了寒冷的天气和风声带来的凄凉感。
  1. 吾人恃天力,差可安粥齑。
  • “吾人”指的是诗人自己,“恃天力”表示依赖自然之力。
  • “差可安粥齑”表达了虽然条件艰苦,但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
  1. 越节及上烹,恐遭造化嗤。
  • “越节”可能是指超越等级或限制的行为,“上烹”表示上等的烹饪技术。
  • “恐遭造化嗤”表达了担心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自然的嘲笑或责备。
  1. 撤筵剪残烛,感叹为此诗。
  • “撤筵”可能是指结束宴会,“剪残烛”表示熄灭剩余的蜡烛。
  • “感叹为此诗”表达了对这首诗创作原因的感慨或反思。
    结合上述内容,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贵族在寒冷季节中的饮食场景及其内心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