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潘山阳,再哭张松寥。
元气泄尾闾,一逝无还潮。
剜心沥悲血,容发吾日雕。
恃有孤蝉存,尚识哀蛩号。
子复骑箕星,去与游逍遥。
逍遥不在天,亦不在尘壒。
真灵有洞府,其境八埏外。
亮无三十年,重当续良会。
转忧吾死后,子谪还为人。
纵我再谪世,未必同前因。
万使见如昔,见亦何知亲。
见之且即亲,来生岂无死?
浩浩生死悲,茫茫劫安止?

一哭潘山阳,再哭张松寥。

元气泄尾闾,一逝无还潮。

剜心沥悲血,容发吾日雕。

恃有孤蝉存,尚识哀蛩号。

子复骑箕星,去与游逍遥。

逍遥不在天,亦不在尘壒。

真灵有洞府,其境八埏外。

亮无三十年,重当续良会。

转忧吾死后,子谪还为人。

纵我再谪世,未必同前因。

万使见如昔,见亦何知亲。

见之且即亲,来生岂无死?

浩浩生死悲,茫茫劫安止?

注释:

  1. 闻汤户部讣哭之以诗得七章:听到汤户部去世的消息后,写下了七首诗以表达哀悼之情。
  2. 其七:这是第七首诗。
  3. 一哭潘山阳:指第一首诗歌的第一句“一哭潘山阳”。
  4. 再哭张松寥:指第二首诗歌的第二句“再哭张松寥”。
  5. 元气泄尾闾:指第三首诗歌的第三句“元气泄尾闾”。尾闾是人体下部的穴位,此处代指死亡。
  6. 一逝无还潮:指第四首诗歌的第四句“一逝无还潮”。潮水涨退无常,比喻生命的无常。
  7. 剜心沥悲血:指第五首诗歌的第五句“剜心沥悲血”。剜心和沥血都是极度悲伤的表现。
  8. 容发吾日雕:指第六首诗歌的第六句“容发吾日雕”。容发指的是头发和容貌,雕是雕刻,此处用来形容人衰老的样子。
  9. 恃有孤蝉存:指第七首诗歌的第七句“恃有孤蝉存”。孤蝉指的是独自鸣叫的蝉,存表示存在或生存。这里的“恃有”可能是指依赖某种存在或生命力。
  10. 尚识哀蛩号:指第八首诗歌的第八句“尚识哀蛩号”。哀蛩(qióng)是一种秋天的蟋蟀,号是叫声,此处指蟋蟀的叫声。
  11. 子复骑箕星:指第九首诗歌的第九句“子复骑箕星”。箕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代用来指代星辰。
  12. 去与游逍遥:指第十首诗歌的第十句“去与游逍遥”。逍遥形容自由自在的状态。
  13. 逍遥不在天:指第十首诗歌的第十二句“逍遥不在天”。逍遥不受天地的限制。
  14. 亦不在尘壒(ái):指第十首诗歌的第十三句“亦不在尘壒”。尘壒是尘埃的意思,此处指不受世间纷扰。
  15. 真灵有洞府:指第十一首诗歌的第十四句“真灵有洞府”。洞府是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6. 其境八埏(shān)外:指第十二首诗歌的第十六句“其境八埏(shān)外”。八埏是八卦中的八个方位,此处泛指广阔的空间。
  17. 亮无三十年:指第十三首诗歌的第十八句“亮无三十年”。亮表示光明或明亮,三十意味着三十年,这里指未来的日子。
  18. 重当续良会:指第十四首诗歌的第十九句“重当续良会”。重当表示再次,续良会是指重新团聚或继续相聚。
  19. 转忧吾死后:指第十五首诗歌的第廿二句“转忧吾死后”。转忧表示担忧或忧虑。
  20. 子谪还为人:指第十六首诗歌的第廿四句“子谪还为人”。谪是贬谪,还为返回或归来。
  21. 纵我再谪世:指第十七首诗歌的第廿六句“纵我再谪世”。纵我表示假设我,再次被贬谪到世界之中。
  22. 未必同前因:指第十八首诗歌的第廿八句“未必同前因”。未必表示未必相同或未必一样,前因指的是过去的原因。
  23. 万使见如昔:指第十九首诗歌的第卅一句“万使见如昔”。万使指的是各种事物或现象,见如昔表示如同过去一样。
  24. 见亦何知亲:指第二十首诗歌的第卅二句“见亦何知亲”。见也指看到的事物或现象,何知亲表示对事物或现象的了解并不深刻或不够亲近。
  25. 见之且即亲:指第二十一首诗歌的第卅三句“见之且即亲”。见之即亲是说看到的事物或现象就能产生亲近的感觉。
  26. 来生岂无死:指第二十一首诗歌的第卅四句“来生岂无死”。来生是佛教用语,意指死后的世界,岂无死表示不会只有一次生命。
  27. 浩浩生死悲:指第二十一首诗歌的第卅五句“浩浩生死悲”。浩浩是指广大无边、浩瀚无穷的意思,生死悲表示生命的起落和变迁带来的悲伤。
  28. 茫茫劫安止:指第二十一首诗歌的第卅六句“茫茫劫安止”。茫茫表示广阔而迷茫的状态,劫是指宇宙间的时间周期,安止表示静止或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