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船汹如虎,估船避如鼠。
粮船水夫缠青巾,上滩下滩挽长绳。
十十五五无留停,估船不敢鸣锣声。
催粮吏官坐当渡,皂隶挥鞭趱行路,趱尔今朝入关去。
估船偶触粮船旁,旗丁一怒估船慌,蛮拳如斗乌能当?
愿输烛酒鸡鸭羊,庙中罚祭金龙王。
【译文】
粮船像凶猛的老虎一样咆哮,小船像老鼠一样躲避。
在江上,粮船的水夫们头戴青布巾,挽着长长的绳索,上下滩地行走。
十只五只也不停留,小舟不敢鸣锣。
催收赋税的官吏坐在渡口,皂隶挥鞭催促行人,催促你们今天入关去。
偶然间小舟与大船相碰,旗丁一怒便使小舟慌乱,蛮横的拳头如斗大的乌铁怎能抵挡?
愿你们输些烛、酒、鸡、鸭、羊,到庙中向金龙王献祭求饶。
【赏析】
此诗描写了清代征收钱粮时的情形。诗中对漕运官差(即催税官)及船户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漕米运输的情况。
首联“粮船汹如虎,估船避如鼠。”描绘出一幅紧张而混乱的场景:漕船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咆哮着冲过水面,而小船则像一只受惊的老鼠四处逃避。
颔联“粮船水夫缠青巾,上滩下滩挽长绳。”进一步描绘了漕运人员和船只的形象:漕运人员的头上戴着青色头巾,他们上下滩时牵引着长绳子。
颈联“十十五五无留停,估船不敢鸣锣声。”描述了漕船和小船在江面上的紧张状态:十只或十五只漕船也不愿在此地逗留,所以漕船也不敢鸣锣示警。
尾联“估船偶触粮船旁,旗丁一怒估船慌,蛮拳如斗乌能当?”描绘了漕船和小船之间发生冲突的情节:在一次偶然的接触中,小船撞上了漕船的侧面,旗丁愤怒之下,小船慌乱不堪。
最后两联“愿输烛酒鸡鸭羊,庙中罚祭金龙王。”则揭示了漕船和小船之间的冲突结果:双方最终选择了妥协,漕船的小主人向庙中的金龙王献祭,祈求宽恕。
整首诗通过描绘漕运人员和船只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