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廌不饮恶溪水,凤皇爱占青桐枝。
玉潭春水静如练,微风偶激生涟漪。
夙昔初遇君,君方垂髫时。
射屏花软剪鸾盼,袅灯气弱吹兰丝。
苕娘名姓冠三曲,当筵未许端正窥。
后闻琼树方盛丰,绮芒上薄高天虹。
东南巨贾挟金币,隔帘颜色无由通。
自惭叔夜多悲愤,敢冀怜才到红粉。
登城遥望天末楼,但有长江去衮衮。
长江不断千里流,男儿出门行九州。
漫依花月度晨夕,坐令青鬓成白头。
与君觌面况秦越,何当欢乐何当愁?
七年三上燕京道,楚雨吴烟捩孤鸟。
长卿踯躅归茂陵,封禅文谁卖残稿?
狂名莫报公卿知,还借酣歌振潦倒。
黄金消铄白日换,黛阁珠帘倏秋草。
安能细撷断茧丝,更向红蚕寸心绕。
去年八月还海城,流欃过海方用兵。
海阴赤雹乱旗色,城头黄叶搀雨声。
闭门只守杜陵屋,从军那得终生缨?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诗句解读

1. 獬廌不饮恶溪水,凤皇爱占青桐枝。玉潭春水静如练,微风偶激生涟漪。

獬豸(xié zhì)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法律和正义。这句诗通过描述獬豸不愿饮用恶溪中的水,以及凤凰喜欢占据青色的桐树枝,暗示诗人不愿与恶势力为伍,而偏爱美好事物。玉潭的春水平静如练,微风偶尔激起涟漪,则表达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2. 夙昔初遇君,君方垂髫时。射屏花软剪鸾盼,袅灯气弱吹兰丝。

“夙昔”意味着过去,“初遇君”描绘了一段初次相遇的美好时光;“垂髫”指的是儿童,这里可能指诗人年轻时遇到的人,当时他年轻、纯真。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屏风上的鲜花柔软地裁剪着鸾鸟的形状,灯烛微弱地摇曳着兰花的气息。

3. 苕娘名姓冠三曲,当筵未许端正窥。后闻琼树方盛丰,绮芒上薄高天虹。

苕娘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女子名字,这里用来形容她的才华横溢;三曲可能是形容其文辞优美;“当筵未许端正窥”说明在聚会上,这位女子的风采让其他人无法直视。后面的两句则描绘了另一位女子,她的美丽与成就如同琼树一般繁盛,令人瞩目。

4. 东南巨贾挟金币,隔帘颜色无由通。自惭叔夜多悲愤,敢冀怜才到红粉。

东南巨贾指富有的商人,他们带着金币而来;“隔帘颜色无由通”表明这些商人与诗人之间缺乏交流。“叔夜”可能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谢安,他的悲愤之情源于对政治腐败的不满,而这里的“怜才”则是对有才能之人的渴望。

5. 登城遥望天末楼,但有长江去衮衮。长江不断千里流,男儿出门行九州。

登上城墙远望天边,只有长江滚滚向前。长江不断千里流淌,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和时间的流逝。“男儿出门行九州”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期待。

6. 漫依花月度晨夕,坐令青鬓成白头。与君觌面况秦越,何当欢乐何当愁?

诗人在花月中消磨时光,度过每一个清晨与傍晚;“青鬓成白头”形容岁月匆匆,人生易老。“与君觌面况秦越”表达了诗人对与某人重逢的期盼,同时也包含了对重逢后的欢乐与忧愁的不确定性。

7. 七年三上燕京道,楚雨吴烟捩孤鸟。长卿踯躅归茂陵,封禅文谁卖残稿?

诗人经历了七年的时间,三次前往燕京道;“楚雨吴烟”形容旅途中的风雨变化;“长卿”指的是司马相如,他在归途中徘徊不定,最终回到了茂陵;“封禅文谁卖残稿?”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感慨和对文学价值的质疑。

8. 狂名莫报公卿知,还借酣歌振潦倒。黄金消铄白日换,黛阁珠帘倏秋草。

“狂名”指的是不受世俗认可的名声;“公卿”指的是古代的高官显贵;诗人选择不向权贵炫耀自己的才华;“酣歌”意味着尽情歌唱,通过音乐来振奋精神;“黄金消铄白日换”比喻世事无常,富贵如浮云;“黛阁珠帘倏秋草”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9. 安能细撷断茧丝,更向红蚕寸心绕。去年八月还海城,流欃过海方用兵。

“细撷断茧丝”意味着难以抓住那些细微的机会;“红蚕”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爱情或某种深刻的情感;“去年八月还海城”可能是指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流欃过海方用兵”描述了战争带来的动荡和变化。

10. 闭户只守杜陵屋,从军那得终生缨?

“杜陵”是中国唐代的一个地名,也用来代指隐居的生活;“从军”表示参军入伍;“那得终生缨”表达了对长久隐居生活的向往。

译文

席上醉歌赠妓
獬豸不忍喝恶溪的水,凤凰偏爱青桐枝。
清澈如练的玉泉中春水平静如镜,微风吹过激起涟漪。
从前曾有幸与你初次相见,你那时还是个孩子。
绣屏前花朵柔美如同剪出的鸾鸟盼望着我的目光,灯烛微弱光芒似兰丝轻拂。
名叫苕娘的女子名姓被冠以三首诗,宴会之上我未能正视欣赏她的魅力。
后来听说琼树正茂盛繁荣,它的光彩直冲云霄映出彩虹。
东南地区富商携带金币,隔着帘幕却无法窥见你的风采。
我因感到羞愧而悲愤难抑,只希望怜惜我的才华让你见到我。
登上城楼远望天边,只见长江奔流不息如滚滚大河。
长江不断绵延千里流动,男儿应走出家门游历四方。
我在花月之下随意度日,不知不觉间让青丝变白发。
与你面对面相见本已难得,何时能够享受欢乐又何时能承受忧愁?
七年里三度前往燕京,楚地的风雨和吴地的烟雾变幻莫测。
长卿徘徊不定终回到茂陵,谁还保留着封禅文稿?
狂名不要告知权贵们,仍借酣歌振奋精神振作。
黄金消逝如白日易逝,翠绿的阁楼珍珠般的帘幕转眼间变成秋草。
怎能轻易地将断茧丝细细采摘,更想紧紧缠绕在那红蚕身上。
去年八月还海城,流欃过海正值战时。
战事纷扰带来动荡不安,金碧辉煌的城市也显得苍凉。
闭门独守杜陵屋,若从军又怎能拥有一生荣耀?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此时作者任馆陶县令。全诗通过对一个妓女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妓女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社会的不满和排斥。他不愿意与恶势力为伍,偏爱美好事物,这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通过对妓女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他不愿错过任何一次与妓女相处的机会,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也希望能够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人通过描绘妓女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影响和扭曲。妓女身处险恶的环境之中,但她仍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境和压力,都应该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

诗人通过对妓女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他认为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人才的价值和地位,而不是仅仅看重财富和权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希望通过诗歌来唤起人们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