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于隔涧荒坟颠,倒卓摇摇类孤楔。
鬨场狂笑缨欲绝,舞者低腰自缠袜。
我心远驰万里渤,从此沈阴有昭揭。
将军诚为国爱才,岂尔无名老埋阏?
他年凯定告天子,上将麒麟署勋烈,尔返田园种葵葛。
【注释】
却:退。隔:距离。颠:山巅。卓:指长杆枪。摇:摇摆。类:好像。孤楔(xiè):断木,横插在地面的木棍或树枝。鬨场:狂欢。缨:帽子上的丝带。缠袜:系袜。渤:海流急的样子。沈阴:阴沉。昭揭:明朗、清楚。将军:对别人的尊称。爱才:爱惜人才。老埋阏(è méi è):埋没。老:旧的,过去的。凯定:平定,胜利。告天子:上奏给皇帝。麒麟署勋烈:麒麟阁记功。麒麟阁是汉光武帝所建,用以收藏功臣画像的地方。尔:你。返:返回。田园:田野,田地。种葵:种向日葵。
【赏析】
全诗写于元统元年(1333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间,诗人任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期间。当时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作者对此十分愤慨,写下这首诗来揭露他们的罪恶行径。《过南郊观赤秃儿舞铁杆枪歌》一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此诗通过一个舞蹈场面描写,揭露蒙古贵族的凶残暴戾,歌颂他们中的杰出人物。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主要写赤秃儿舞长枪的情状;后四句写他的英勇行为,并借此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却于隔涧荒坟颠,倒卓摇摇类孤楔。”这两句写赤秃儿舞长枪的姿态。“却”字表明了动作的突然性与出人意料之外,突出了赤秃儿舞长枪时的动作之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隔涧荒坟颠”点出地点是在深山之中,“倒卓摇摇类孤楔”形容其舞枪的姿势如断木斜立,有如横插在地上的木棍或树枝。
“轰场狂笑缨欲绝,舞者低腰自缠袜。”这里写人们看到舞者的表演而发出的狂笑,以至于将戴的帽子都拉掉了。“缨欲绝”写出人们的狂笑声之大,连戴在头上的帽子都被笑声震落了。“缠袜”则形象地写出舞者为了保持舞姿而不得不系上袜子的情景,进一步衬托了舞者的技艺高超。
“我心远驰万里渤,从此沈阴有昭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蒙古贵族残暴行为的义愤之情。“远驰”表示自己的心已经飞向远方,“万里渤”即海阔天高,暗指蒙古统治者统治的地区辽阔广大。“沈阴”在这里是比喻蒙古统治者的黑暗统治,“昭揭”则是光明磊落的意思,表明作者要为正义的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将军诚为国爱才,岂尔无名老埋阏?”这两句是对蒙古贵族中的英雄赤秃儿的颂扬。“将军”是指赤秃儿这个英雄,“诚为国爱才”是说他为国家爱惜人才,不因个人的无名而埋没才华。“老埋阏”即被埋没了才华,而如今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
最后四句是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祝愿。“他年凯定告天子,上将麟阁记勋烈”,预言着将来蒙古统治者一定会得到平定,赤秃儿这样的英雄将会被封为上将,受到朝廷的表彰并记载在麒麟阁。“尔返田园种葵葛”,则表达了赤秃儿回到田园种向日葵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舞蹈场面,展现了蒙古贵族的残暴和赤秃儿的英雄形象,同时寄寓了作者对于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