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觅得一船,价昂不敢争。
市肉饷纤夫,促其星夜行。
为言劫盗多,往往遭虏搒。
巡汛虽有官,安能穷察侦。
迩复浙东乱,梗塞还难凭。
列砦齐山东,犄角朱方营。
白日无过鸿,愁雨搀笳声。
安知丸泥封,不及丹阳城。
使我废食叹,独立睋青冥。
似见烽烟红,上逼欃枪星。
其下云凄凄,凄与祅雾横。
恐有战死魂,凄凄同郁凝。
郁之久不散,都来凝我情。
愿借金神飙,一荡江山清。
【注释】
百觅得一船,价昂不敢争。
市肉饷纤夫,促其星夜行。
为言劫盗多,往往遭虏搒。
巡汛虽有官,安能穷察侦。
迩复浙东乱,梗塞还难凭。
列砦齐山东,犄角朱方营。
白日无过鸿,愁雨搀笳声。
安知丸泥封,不及丹阳城。
使我废食叹,独立睋青冥。
似见烽烟红,上逼欃枪星。
其下云凄凄,凄与祅雾横。
恐有战死魂,凄凄同郁凝。
郁之久不散,都来凝我情。
愿借金神飙,一荡江山清。
【译文】
在杨庄渡黄河到江苏,船到了吴门。途中写怀六章。
(其一)百找才租到一艘船,船价高得我不敢争。
买些肉送给纤夫吃,督促他们连夜赶路。
说一说强盗多,往往遇到被拷打。
巡逻的官兵虽然不少,怎么能把贼人全部查清楚呢!
近来又发生浙江东边的战事,道路不通难以前进。
设置哨所防守东部,像箭靶一样保卫城池。
大白天没有盗贼,只是愁雨夹杂着笳声。
怎么知道只靠封锁江口,不能守住扬州城?
使我因思乡而发愁叹息,一个人站在青天边。
似乎看见烽火连天,逼近了积薪山火星。
那里山下阴云密布,凄凉地笼罩大地。
恐怕有战死的冤魂,和悲痛凝结在一起。
这些悲伤的冤魂久久不散去,都凝聚着我的思念。
希望借助神灵的风力,扫荡一切污浊的云雾使大地清明如洗。
【赏析】
《自杨庄渡河至吴门道中纪事》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此诗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前四句写作者雇船从杨庄渡黄河到江苏省境的吴门,途中所见;后四句写作者沿途目睹的时局,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愿望。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风格平易晓畅。
第一首:诗人先描写出一幅繁忙的船行图景:百船齐集,争相雇船;船上载的都是肉,供给那些受官府雇工剥削的纤夫食用;再写纤夫们如何催促他们连夜赶路:为了多赚几个钱,他们不得不加快速度。接着写官府的官员们对这种劳苦百姓的生活毫无办法,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掳走。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感慨万千。
第二首:诗人描绘了江南一带的险恶形势:由于倭寇不断侵犯,当地官府疲于奔命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们饱受苦难。这一句既是对当时局势的真实描述,也是对诗人心中忧虑的直接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深同情。
第三首:诗人通过“安知”二字,引出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国家虽然有严明的法律,但却无法执行;虽然有强大的军队,但却无法真正掌握。这种无力回天的境况让诗人感到无比痛心。接下来几句更是将这种痛心之情推向高潮:倭寇肆虐之下,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朝廷的无能所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恢复国土的美好愿望:他希望上天能够赐下神风,驱散所有的邪恶势力,让国家重新变得安宁美好。
第四首:诗人首先描绘了自己独自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周围一片寂静的景象。然而,他的心情却并不平静:因为他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战争,那里的百姓们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于是诗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那些无辜的人会遭受如此大的灾难呢?他对此深感愤慨。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人们不再受到战争的伤害。
第五首:诗人首先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和远处的山丘: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因为他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于是诗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这些美丽的景色会让人感到如此恐惧呢?他对此深感困惑。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色不受破坏: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方法,让人们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六首:诗人首先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光洒满了大地,为大地披上了银装。然而,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因为他知道这个美好的夜晚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危险。于是诗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这个夜晚会如此宁静呢?他对此深感怀疑。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保护这个夜晚不被破坏: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方法,让人们能够在享受美好的夜晚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