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置中驿,北邹南入滕。
平畴布方罫,禾黍芃芃生。
文公卓祠庙,井田兹昔行。
仁政偶施举,其利摧甲兵。
嗟哉两雄国,灭后无一陵。
晋楚信狼狈,邾莒还倪婴。
南辕杂诗一百八章 其七十三
【原文】:
界河置中驿,北邹南入滕。平畴布方罫,禾黍芃芃生。文公卓祠庙,井田兹昔行。仁政偶施举,其利摧甲兵。嗟哉两雄国,灭后无一陵。晋楚信狼狈,邾莒还倪婴。
【注释】:
- 界河置中驿:在界河边设立中转驿站,意味着交通要冲的战略位置。
- 北邹南入滕:指从北方的邹国进入南方的滕国,体现了古代国家的地理划分和交通路线。
- 平畴布方罫:描述田野平整,农田周围布置整齐的围栏或栅栏,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
- 禾黍芃芃生:描述了庄稼茂盛的景象,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农耕条件。
- 文公卓祠庙:提到了对文公(可能是指某位有德行或功绩的君主)建立的祠堂和庙宇,表达了对英雄或德政的纪念及尊敬。
- 井田兹昔行:指出过去实行的井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 仁政偶施举:强调偶尔施行的仁义政策带来的利益和影响,突出了政治策略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 两雄国,灭后无一陵:形容两个强大的国家互相对峙最终灭亡,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常。
- 晋楚信狼狈:晋、楚两国因相互依赖而显得狼狈不堪,比喻关系紧张或合作不紧密的国家之间。
- 邾莒还倪婴:提及邾国和莒国有时归附齐国或鲁国的小邦君,反映出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联合与分裂。
【赏析】:
姚燮的《南辕杂诗·界河置中驿》是一首描绘国家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风貌的诗作。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示了古代中国的交通网络和区域政治结构。诗中的“界河置中驿”和“北邹南入滕”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位置和水路交通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当时的交通规划和行政区划的特点。诗人接着通过“平畴布方罫,禾黍芃芃生”进一步描绘出一幅田园和谐、农业发达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的繁荣,也隐含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
诗歌中还涉及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如“文公卓祠庙”,这不仅是对其功德的肯定,也是对先贤文化的尊崇。此外,诗人对“仁政偶施举”和“两雄国,灭后无一陵”的描述,则展现了他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冲突的感慨。姚燮通过这首诗,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地理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描写,折射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责任感。姚燮通过细腻的文字,不仅再现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面貌,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稳定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