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散斜巷,密幄鸠为巢。
虽有东风时,但与吹蓬茅。
蓬茅日荣敷,桃李日零雕。
昔年惨绿郎,贫病嗟二毛。
东山盛簪绂,颇矜门第高。
一败遽至斯,今后复奚料?
杂姓相比邻,业多佣贩操。
俯仰生惧心,谁来补其牢?
乌衣散斜巷,密幄鸠为巢。
虽有东风时,但与吹蓬茅。
蓬茅日荣敷,桃李日零雕。
昔年惨绿郎,贫病嗟二毛。
东山盛簪绂,颇矜门第高。
一败遽至斯,今后复奚料?
杂姓相比邻,业多佣贩操。
俯仰生惧心,谁来补其牢?
注释:乌衣巷的小巷,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故居。
密幄:用细密的布做的帐子,用来避雨或遮阳。
虽:虽然。
蓬茅:指茅草屋,这里指作者的家。
荣敷:繁茂。
雕:雕刻,这里指雕刻精美的装饰。
昔年:过去。
惨绿:形容衣着艳丽。
簪绂:古代官员的礼帽和冠带,这里泛指官职和地位。
东山:指东晋时期著名的士族谢安。
簪绂:古代官员的礼帽和冠带,这里泛指官职和地位。
一败:一场失败。
奚料:怎么预料。
杂姓:各种姓氏的人。
业:事业。
佣贩:雇工和贩卖货物的人。
俯仰:低头和仰头,形容心情不定。
惧心:恐惧之心。
来人:来访的人,这里指那些生活艰难、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补:修补,引申为恢复。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共六章。其中第六章最为著名。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昔日家园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变迁的思考和反思。
首联:“乌衣散斜巷,密幄鸠为巢。”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乌衣巷的小巷中,密布着细密的帷幔,上面栖息着鸠鸟筑成的巢穴。通过这一画面,诗人似乎在诉说着自己曾经居住过的这片土地。
颔联:“虽有东风时,但与吹蓬茅。”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虽然偶尔会有些风来,但是那些茅草屋却无法抵御风的侵袭。这种无奈之情,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颈联:“蓬茅日荣敷,桃李日零雕。”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他看到了蓬茅逐渐茂盛起来,而桃李却日益凋零衰败的景象。这种对比,既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巨变,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
尾联:“昔年惨绿郎,贫病嗟二毛。”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他曾经是一个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然而如今却已步入了人生的暮年,身体日渐衰老,疾病缠身。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昔日家园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变迁的思考和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