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风住夕春漪平,斜日在岸初草青。
岚光睇水迤逦出,棹径贴鹭纡回行。
渔帘薄飏酒旗色,僧市渐逼人语声。
往溯林壑得幽邃,来与心目相纠萦。
群树翠靓万茑络,苍然九叠张锦屏。
洞云郁涧断梁暗,竹石扫翳虚廊明。
披丛露坦得泉窟,地肺山腑归一经。
众绿绕泉夺泉色,泉气上越光倍渟。
莎根苔发数毫末,涨雨亢旱无涸盈。
寒深忽觉秋气敛,静止若有天风泠。
想当澄夜皎孤月,激濯钟梵成龙鸣。
天生神瀵轶膏醴,金山以外谁夺名?
陆仙卢癖久物化,后来酌者皆耳评。
嗟余尘扰绝禅悟,徜徉聊结闲鸥盟。
更援绝麓恣平眺,去鸟下上娱晚晴。
江心悬碧倒孤塔,木杪空翠浮远城。
畅延茗酌志鸿爪,明还去觅中泠亭。

【注释】

条风:微风。

岚光:山间的云气或雾气。睇:注视。水迤逦出:指水波曲折流淌。棹径:船的航道。鹭纡回行:鹭鸶在弯曲的河道中行走。渔帘薄飏酒旗色,僧市渐逼人语声:渔民的渔网随风飘动,酒旗随风招展;寺庙市场也逐渐兴起,喧闹的声音四起。溯林壑得幽邃(suì):顺流而上进入幽深的山谷。纠萦(jiū yīng):纠缠在一起。万茑(sǎn)络:万株茑萝缠绕在一起。九叠:形容山高耸入云。张锦屏:张开彩绘屏风。洞云:山洞里的云雾。郁:聚集。涧(jiàn)断梁暗:山涧里断裂的桥梁昏暗不清。竹石扫翳(yì)虚廊明:竹林和石头扫除了遮蔽的走廊,使之显得明亮清晰。披丛露坦得泉窟:沐浴在草丛中,露出泉眼。地肺山腑归经:地肺山腹藏有泉水,泉水经过过滤后成为经水。众绿绕泉夺泉色,泉气上越光倍渟(tíng):周围的绿色植被环绕着泉水,使得泉水的颜色更加鲜艳;泉水的清洌之气向上升腾时,光线变得越发皎洁明亮。涨雨亢旱无涸盈(héng yě):雨水充沛、干旱少有的丰沛景象。寒深忽觉秋气敛,静止若有天风泠(líng):寒冷的气息突然消退,仿佛是天风吹拂过来;寂静的气氛中似乎有阵阵秋风。想当澄夜皎孤月,激濯钟梵成龙鸣(zhēng):想象那澄净的夜晚,皎洁的月亮照耀下,钟声与佛音齐鸣,如同龙吟一般悠扬。天生神瀵轶膏醴(fèi lí),金山以外谁夺名:天然的神瀵(一种神奇的泉水,这里代指惠山泉)溢出来,比得上甘露,金山以外又有谁能够夺取它的名声?陆仙卢癖久物化(lu pí jiù wù huà):陆神仙卢癖已经长久地物化了。后来酌者皆耳评(duō cǐ jiē bǐ):后来饮酒的人都是凭着耳朵去评判味道的优劣。嗟余尘扰绝禅悟,徜徉聊结闲鸥盟(cháng yáng liáo xiāo ōu méng):感叹世俗的纷扰使我无法彻底领悟禅理,只能悠闲地与一群鸥鸟结伴而游,以寄托自己的情怀。更援绝麓恣平眺,去鸟下上娱晚晴(gèn jué lù zī píng tào,qù niǎo xià shàng yú wǔ wǎn qíng):更上一层楼欣赏风景,观赏美丽的晚霞。江心悬碧倒孤塔,木杪空翠浮远城(jiāng xīn xuán bì dào gū tǎ,mù miǎo kōng cuì fú yuǎn chéng):江中心矗立着一座碧绿色的塔,远处的城墙被空翠所笼罩。畅延茗酌志鸿爪(chàng yán cháo zhú zhì hóng zhǎo):尽情品尝茶的味道,志向就像鸿雁一样翱翔天际。明还去觅中泠亭(míng hái qù mì zhōng líng tíng):明天还要去寻找中泠亭这个地方。

【赏析】

《同岑赓泛舟惠山观泉》是宋代诗人苏轼于熙宁九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春三月与友人岑赓同游无锡惠山东南面的惠山时所作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太湖之滨的无锡惠山景色,抒发了作者游览山水时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首联写春日傍晚,惠山脚下的江面平静如镜,夕阳斜挂在岸边,初生的嫩草青翠欲滴。这两句诗通过对惠山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为下文描写泉水作了铺垫。

颔联描绘了泉水清澈、水流蜿蜒的特点,以及船只在弯曲河道中的行驶情景。这一联不仅展现了泉水的清澈和水流的婉约,也反映了当时交通的便利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美景。渔民的渔网随水飘扬,酒旗随风招展;寺庙市场逐渐兴起,喧闹的声音四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渔夫、僧人和行人的活动,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想象自己站在清澈的泉水旁,欣赏着美丽的晚霞,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他也思考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类的渺小,感叹自己无法完全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整首诗通过对无锡惠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