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亭馆住谁家,一桁疏帘有绿遮。
檀板玉筝久消歇,过江梅雨但鸣蛙。

竹西亭馆住谁家,一桁疏帘有绿遮。

檀板玉筝久消歇,过江梅雨但鸣蛙。

诗句翻译与赏析

“竹西亭馆住谁家”,描绘了在扬州的竹西亭中有一个亭馆,里面居住着什么人。这里的“竹西亭”可能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点,而“亭馆”则暗示了一种雅致或宁静的生活场所。

“一桁疏帘有绿遮”,指的是在竹西亭内,有一堵用绿色帘幕遮挡的柱子。这种装饰可能象征着某种私密性或保护,同时绿色的使用也可能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呼应。

“檀板玉筝久消歇”,讲述了檀木制成的拍板和玉制的筝弦在此处已长时间不再弹奏。这句诗反映出了这个地方曾经有过的音乐文化活动,但现在可能已经停止了。

“过江梅雨但鸣蛙”,描述了梅雨季节时,江对岸只有青蛙叫声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气候变化,也暗示了当地人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和感受。

关键词注释

  • 竹西亭:扬州的一个著名景点,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 竹西:地名,指以竹为景而得名的区域。
  • 亭馆:供人休憩、观赏的场所。
  • 一桁疏帘:形容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被稀疏的帘幕遮挡。
  • 檀板玉筝:古代乐器的名称,代表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 梅雨:一种季节性的降雨现象,通常在农历五月份开始。
  • 过江:跨越江河的动作,这里可能表示地理位置的转换或是从繁忙的都市生活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的转变。
  • 鸣蛙:青蛙的叫声,是自然界常见的声音之一,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扬州竹西亭的静谧与美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作者姚燮通过对景物和声音的描写,传达了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