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满山川,高楼送急弦。
好花能媚夜,孤客又当筵。
秋已天涯老,人徒短鬓怜。
谁知沙岸柳,近夕有栖鹃。

高楼

明月满山川,高楼送急弦。

好花能媚夜,孤客又当筵。

秋已天涯老,人徒短鬓怜。

谁知沙岸柳,近夕有栖鹃。

赏析:
本诗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一首。此篇通过对高楼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之美,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心志。诗的开头“高楼”二字,便带出诗人眺望的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空间之中。诗人站在楼顶,面对的是无垠的山野和清澈的天空,这样的景致让人心胸开阔,也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诗中“高楼送急弦”,通过音乐与高楼的结合,表达了一种悠扬而深远的意境。这种通过音乐传达情感的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诗意和画面感。紧接着的“好花能媚夜”,则转向了自然之美,描绘了夜晚花开的美丽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统一。然而,这种美景并未给诗人带来多少慰藉,反而增添了他的孤独和哀愁。

“孤客又当筵”,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孤独的游子。在宴会上,诗人独自面对着桌上的美酒佳肴,这让他感到更加孤单和无助。最后一句“秋已天涯老”,诗人用“秋”字来形容自己已经远离家乡,漂泊到遥远的地方,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人也变得年老色衰。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沉的感情。

结尾处,诗人以“人徒短鬓怜”结束全篇,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无奈。这里的“短鬓”不仅指自己的发丝稀疏,更是对生命短暂的一种象征。而“谁知沙岸柳,近夕有栖鹃”,则是一种对生命的无常和变迁的感叹。沙岸上的柳树和天空中的归鸟都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风景,但它们的存在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

本诗通过高楼、月光、花朵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画面感和诗意的画卷,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