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年垂七十,四海故人少。
东望每思君,如立云霞表。
往昔朱子颍,豪才起燕赵。
向我道君才,五言几谢朓。
子颍贫无食,子亦家集蓼。
相从邗沟曲,吟和觞清醥。
我时隔京师,想见姣人僚。
丙申至江都,遂得访窈窱。
其时子颍贵,冠盖颇丛绕。
君顾无所干,陋巷闭门悄。
扣阖就谈诗,但觉风袅袅。
舟乏仲举同,书绝巨源嬲。
独荷时见阿,累投珠玉皛。
惜哉近子舍,摄提仅三肇。
我归子颍罢,旧迹如逝鸟。
一别二十年,中未脱尘扰。
澄怀实愧君,高与秋旻杳。
子出谅不能,吾游尚可绍。
行当一相就,帆挂横江淼。
昨得郎君书,已设韬练旐。
岂但悲友生,问道苦不了。
君疾正月初,一榻儿女绕。
呼与告逝期,屈指七日劋。
届时一笑亡,何尝贰寿夭。
衔哀远吊君,谅为君所小。
那复弄毫翰,繁词报刘沼。

【注释】

吾年垂七十,四海故人少。

东望每思君,如立云霞表。

往昔朱子颍,豪才起燕赵。

向我道君才,五言几谢朓。

子颍贫无食,子亦家集蓼。

相从邗沟曲,吟和觞清醥。

我时隔京师,想见姣人僚。

丙申至江都,遂得访窈窱。

其时子颍贵,冠盖颇丛绕。

君顾无所干,陋巷闭门悄。

扣阖就谈诗,但觉风袅袅。

舟乏仲举同,书绝巨源嬲。

独荷时见阿,累投珠玉皛。

惜哉近子舍,摄提仅三肇。

我归子颍罢,旧迹如逝鸟。

一别二十年,中未脱尘扰。

澄怀实愧君,高与秋旻杳。

子出谅不能,吾游尚可绍。

行当一相就,帆挂横江淼。

昨得郎君书,已设韬练旐。

岂但悲友生,问道苦不了。

君疾正月初,一榻儿女绕。

呼与告逝期,屈指七日劋。

届时一笑亡,何尝贰寿夭。

衔哀远吊君,谅为君所小。

那复弄毫翰,繁词报刘沼。

【赏析】

此诗作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冬,诗人在江都被贬后所作。《吊朱二亭》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对朱二亭的思念和对其才华的称赞;中间四句写朱子颍的贫穷和潦倒,以及两人交往之深;最后四句写诗人对朱二亭的悼念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及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开头一句“吾年垂七十”,点出了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同时暗示了自己此时的心情。接下来一句“四海故人少”,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不仅来自于自己的年龄,更来自于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联“东望每思君,如立云霞表”中的“东望”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如立云霞表”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朋友的形象。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他对朋友的赞美之意。

第三联“往昔朱子颍,豪才起燕赵”,回忆了当年朱子颍的风采和才华。这里,诗人用“起燕赵”一词,巧妙地将朱子颍与燕赵之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羁的生活态度。

第四联“向我道君才,五言几谢眺”,进一步赞美了朱子颍的才华。这里的“五言”是指谢朓的五言诗,而“几谢眺”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言,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才华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第五联“子颍贫无食,子亦家集蓼”,直接描写了朱子颍的贫困生活。然而,尽管生活困苦,他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一点从他的“自为诗”中可以看出。这种乐观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精神风貌的钦佩。

第六联“相从邗沟曲,吟和觞清醥”,描绘了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这里,邗沟是扬州的一条河流,而觞清醥则是扬州的一种美酒。这些美好的事物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增进了他们的感情。

第七联“我时隔京师,想见姣人僚”,描述了诗人被贬后的情况。这里的“姣人僚”是指那些才华出众的人,而“隔京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

第八联“丙申至江都,遂得访窈窱”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这里的“丙申”指的是诗人被贬的年份,而“窈窱”则是地名,位于江都附近。诗人在这里得到了一个机会去拜访老朋友朱子颍,这让他感到欣慰。然而,当他得知朱子颍已经去世的消息时,他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朱子颍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坚守,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朋友的感激和怀念,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