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扬澜渡,明漪泛巃嵷。
舍艇杖筇入,两崖一道甬。
石若垂天云,与地离跟踵。
立柱袅纤箾,垂乳坠拥肿。
长风流其隙,飘摇殆将动。
初入浩笑廊,题名纷蠛蠓。
昏泐间一读,鼻磨目劳眮。
三曲既穿洞,一门俄出竉。
睥睨昔建矛,搏斗事呼詾。
中山信人杰,造迹拔砦勇。
浮云失前功,巨障有馀巩。
超登万壑上,空宇散群壅。
尝闻此山木,连峰覆郁蓊。
陋僧不知惜,十八槱煴㷓。
俯视惟壑谷,青葱若箸䉥。
上有石攒罗,象似岂寓俑。
江湖漫远明,峰棱点脩耸。
是时春始和,菜麦竞刺垄。
佳人终不来,逝鸟时企翪。
天风警虚襟,寒阴肃昼恐。
天池见纤鳞,人言乃龙种。
却立不敢浴,引手聊一捧。
浥水洗石莲,戏答群怂恿。
绕云梯颇峻,僧导使余踵。
右诣张公岩,欲乞馀铅澒。
夙闻九带禅,晰义启愚懂。

【赏析】

此诗为宋·陆游《初入浮山》五律。

首联写登山之始,先从山脚下的渡口说起。“朝晖”两句:指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澜,波涛。巃嵷,山势高峻。“舍艇杖筇”三句:说作者放下行装,拄着筇竹杖进入山中,只见崖壁高耸,路旁流水。“石若垂天云”:形容石头好像悬挂在天上一样。“纤箾”,细长竹筒。这里用来形容石壁的险峻。“长风”两句:指风吹过石缝的声音。“飘摇”两句:指岩石上苔藓丛生,随时都有滑落的危险。“初入浩笑廊”二句:指作者第一次登上山顶时,题下名姓。“昏泐”两句:指题名处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三曲既穿洞”二句:指穿过三个山洞后,来到山顶。“睥睨昔建矛”二句:指从前山上建有矛靶,与山下的搏斗场景相对应。“中山信人杰”:指山中之人都是英雄豪杰。“巨障”两句:指山峰高大,像一道屏障。“超登万壑上,空宇散群壅”四句:写站在山顶,四周景色开阔,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之中。

颔联写登山途中所见。“尝闻”两句:说作者曾听说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林木,但见到时已烧掉许多,只剩下稀疏的几株。“俯视惟壑谷”,写的是作者站在高处向下看时,只看到深谷和树木。“青葱”两句:指深谷中的树木郁郁葱葱,十分茂密。“象似岂寓俑”:意思是这些树木难道不是雕塑吗?“江湖漫远明”,写的是远处的江流和湖泊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峰棱点脩耸”:说的是峰峦挺拔,参差不齐,犹如修长的山峰。“是时春始和”二句:写的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菜麦竞刺垄”:写的是春耕播种的情景。

颈联写诗人在山上的感受。“佳人终不来”二句:说的是山上美丽的姑娘一直没有出现,只有飞鸟偶尔停歇在枝头。“天风警虚襟”,写的是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后,心情变得平静下来。“寒阴肃昼恐”:说的是夜晚寒风阵阵,让人感到恐惧不安。“天池见纤鳞”二句:写的是在天池边见到了细小的水虫,好像是龙的后代。“却立不敢浴”:写的是作者虽然站在水边,但不敢下水游泳。“引手聊一捧”:写的是伸手去捞水里的石头,但手还没碰到水面就收回去了。“浥水洗石莲”二句:写的是用水滴洗石上的莲花,并戏言这是群山众水的怂恿。

尾联写诗人在山上的感受及所想。作者在山上行走了很长时间,觉得山路崎岖难走,便向僧人请求下山。“右诣张公岩”二句:写的是到了名叫张公岩的地方,僧人又请求作者留下一些铅灰(炼丹用的原材料)作为礼物。“夙闻九带禅”二句:说的作者过去就听说过九带山的禅寺(位于今江西九江),现在又听到了这里的和尚讲经说法(启愚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