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秋树围宫殿,列屋同居异欢宴。
人人七夕望牵牛,岁岁秋风落团扇。
渭南渭北明河光,张生腕底风露凉。
定知纨袖停针后,金井殒梧听漏长。
玉貌绮罗天宝末,霜霰未深炎已夺。
宫中儿女为情死,墙外书生筹国活。
烧烛披图又一时,夜深题作女郎诗。
青天纤月长如此,巧拙人闲那得知。
【注释】
七夕:古代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举行,妇女们结彩缕,穿针乞巧。祈巧图:祈祷巧手的画像。或以为唐张萱笔也:认为这幅画是唐代画家张萱所作。
骊山:山名,秦时属雍州陇西郡,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周穆王曾在此建“丽山宫”,即今骊山华清池附近。
列屋:多屋。
渭南渭北:指陕西渭河以北、渭河南部。明河光:指银河。
张生:指唐代诗人张祜。腕底风露凉:指他写诗时,衣袖随风拂动,手中沾着凉爽的露水。
定知:料想。
绮罗:华丽的衣服。
天宝末:唐玄宗天宝年间。
霜霰:霜和霰,指雪花。炎已夺:夏天已经过去。
为情死:因相思而死。
墙外书生:指作者本人。筹国活:谋划治国。
烧烛披图:用蜡烛点亮画卷。又一时:再过一会儿。
夜深题作:深夜写下。女郎诗:女子写的诗歌,即《长恨歌》。
纤月:纤弱的月亮。
巧拙:精巧与拙劣。人闲:人闲暇无事。那得知:怎么会知道呢?
【赏析】
此诗为《集贤学士院秋夕求智水师院押灯词》中的一首,是诗人观祈巧图后所题之诗。前四句写画中情景;中间六句写画外人事;后两句写观画后的感慨。
首联起句以骊山喻长安宫阙,写宫中生活奢华富丽。第二句点出人物众多,但都是同欢宴,不涉及任何内容。第三句写人们都在盼望牵牛星的到来,而自己只能望眼欲穿。第四句写秋风一来,人人都要收起团扇,可见宫中的炎热。这四句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出了宫中生活的种种情景。
颔联写宫中人的哀叹,他们希望天上的织女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然而年年岁岁都落空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颈联写诗人看到图中的人物形象,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诗人感叹说,我虽然是一个书生,但是也曾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尾联写诗人在观看图中的情景后,对图中的女子产生了好感,于是她的形象便留在了诗人的心田里。最后一句诗人感叹道,我虽然是一个书生,但是对于爱情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才会对她产生好感。整首诗通过对图中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事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这首诗是作者观祈巧图后所题之诗。诗的前四句写画中情景;中间六句写画外人事;后两句写观画后的感慨。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