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通天地,斯足为大儒。
多闻阙其疑,慎言而非迂。
两汉承学者,章句一何拘。
硁硁诚小哉,贤彼不学徒。
柰何魏晋闲,放弃以恣逾。
腼然无汗颜,诞说作伪书。
子邕及士安,同敝无贤愚。
渊弥虽未来,人心丧已夫。
不学殖将落,周乱不斯须。
所以禁言伪,宜为治君诛。
述兹诫当来,慎以防厥初。

【注释】漫咏三首:这是作者在元嘉九年(432)任始兴王刘浚的侍读时所作。

立人:指做人的道理。通天地,指能与天地相通。《论语》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斯足为大儒:这足够成为一个伟大儒者了。

多闻:广泛地听取。阙:缺乏。其疑:对所听内容的怀疑。慎言:说话谨慎。而非迂(yū):不是迂腐。

两汉:东汉和西汉。承学者:继承儒家学说的人。章句:指经书的解释。一何拘:多么拘泥。

硁硁(kēng):同“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坚定。诚小哉:诚然是小的啊。贤彼不学徒:以他为榜样而不向其他学派学习。

柰何(nài hé):怎么。魏晋闲:魏晋时代的文人,指当时崇尚老庄的名士们。

腼然无汗颜:惭愧得脸红了。诞说:荒诞的说法。

子邕:指张载。及士安:与阮咸。同敝:同遭不幸。

渊弥:指孔渊,孔子的学生。虽未来:虽然还没有来。渊弥虽未来,人心丧已夫:虽然孔渊没有来,但人心已经丧失了。

殖将落:种子将要落空。周乱不斯须:周朝灭亡不会很快就到。

所以禁言伪:因为要禁止虚假的话。宜为治君诛(zhū):应当为治理国家的君王所诛杀。

述兹诫当来,慎以防厥初:叙述这些告诫,要慎重地用来防止以后的错误。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嘉九年(432)担任始兴王刘浚侍读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的学术风气和道德风尚的担忧。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境,通过这些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道德修养和学术研究的深刻认识和深刻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