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嶂临秋壑,琼圭上碧峦。
地高天四面,岩抱月孤寒。
氛气消空际,圆轮正夜阑。
九霄清质外,一点万峰端。
玉宇微风转,青林白露团。
有辉澄似水,无晕小如丸。
独赋江山静,回瞻天地宽。
摄衣凭赤壁,兴极欲归难。
诗句翻译:山高月亮小,
译文:山峦高耸入云,月光显得格外的微小。
注释:山高月小是形容夜景的气势,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山水间的清幽景致,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山和月亮的大小,展现了夜晚景色的壮丽与宁静。山峦的高耸与月光的微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
诗句翻译:水落石出
译文:当水位下降,水底的石头就露了出来。
注释:“水落石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水面下降,水中的石头露出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后赤壁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江水退去后,江底的石头逐渐显露出来的景象,再现了高远优雅的意境。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隐喻。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即水位下降导致水底石头露出水面的情景。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理现象的展示,更是对人生、世事无常的一种深刻表达。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关注身边的变化,同时也要有预见性,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诗句翻译:有辉澄似水,无晕小如丸
译文:有的光辉清澈如水,没有晕圈像丸子一样。
注释:这里的“有辉澄似水”是指某个物体或景象具有清澈明亮的光泽,而“无晕小如丸”则是指这个物体或景象没有任何模糊或晕染的痕迹,就像是圆润的丸子一样。这句话是对前一句的具体描述,展现了某种事物或景象的独特美丽与纯净。
赏析:《后赤壁赋》中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界中某些景物的美丽与纯净。它们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追求美、追求纯净的态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不被外界的浮躁所影响。
诗句翻译:独赋江山静
译文:独自欣赏着静谧的江山。
注释:“独赋江山静”是说诗人独自欣赏着静谧的江山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心境转变,从热闹转向寂静,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暂时远离了喧嚣的环境,转而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这种心境的转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它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以便更好地思考和成长。
诗句翻译:回瞻天地宽
译文:回首望去,天地间似乎更加宽广无垠。
注释:“回瞻天地宽”是说诗人回顾过去的经历,感到天地间似乎更加宽广无垠。这句话表现了一种宽广的视野和深刻的感慨,暗示了诗人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对世界的新认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它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包容,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拥有这样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保持积极向前的态度。
诗句翻译:摄衣凭赤壁
译文:穿着衣服站在赤壁边。
注释:“摄衣凭赤壁”是说诗人穿着衣服站在赤壁边,可能是为了观赏风景或进行某种活动。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赤壁这一著名景点的向往和亲近之情。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在古代中国,赤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标志,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诗人在这里的行为,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自然的欣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诗句翻译:兴极欲归难
译文:兴致正浓,想要回去却觉得难以离去。
注释:“兴极欲归难”是说诗人的兴致正浓,想要回去却发现难以离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享受美景和美好时光时,突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责任的重负。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责任的认识。它提醒我们,在享受当下的美好时,也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意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平衡和专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