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后留遗什,贤儒戒谨端。
《抑》诗才数语,洛诵每三叹。
深念枢机密,宁教金玉刊。
康圭原畏玷,扪舌更思难。
行远逾符节,输诚胜敦槃。
起羞功莫盖,磨缺璧仍完。
缄口前人识,危言圣世安。
立诚惟自慎,非使学蝉寒。

【注释】白圭:指《诗经·周南》中的《汝坟》。

哲后:明理的人,贤哲之才。留遗什:留下文章。

贤儒:有学问的学者。戒谨端:谨慎小心。

抑:《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歌,用“抑”字作为篇名,是《诗·国风》中的一篇。洛诵:指诵读时发出的声音。三叹:反复咏叹。

深念枢机事:深想国家大事。枢机:比喻关键之处。

康圭:指《尚书·大禹谟》中的“克慎厥始,肇允厥终,惟公懋德”。原:原本,本来的意思。

扪舌:用手摸舌头,意即反省自己。思难:思考起来困难。

行远逾符节:指行动远大的超过朝廷所颁发的符节。逾:超过。

输诚:指向朝廷献上忠诚。胜敦槃:胜过敦厚质朴的盘子。

起羞功莫盖:起身时羞愧功劳不能盖住。起羞:起身时感到惭愧。

磨缺璧仍完:磨掉残缺的一面,仍然完好无损。磨:磨平,磨光。

缄口前人识:闭口沉默,不随便说话。缄口:闭口不言,不随便开口。

危言:正直的言论。圣世:美好的时代,这里指贤明的帝王。

立诚惟自慎:树立诚信只有自己谨慎。

非使学蝉寒:不要像学知了那样在寒冬中鸣叫。学蝉:比喻那些只会唱高调而不办实事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他立志要建功立业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政者的期望和担忧——希望他们能以民为本,勤政爱民,为人民做实事。

首先看首句“哲后留遗什”。这里的“哲后”指的是明理的人,也就是贤哲之才,他们能够留下自己的著作。而“留遗什”则是说他们的这些著作会流传下去,被后世所传颂。这句诗既赞美了这些人的才华,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接着是“贤儒戒谨端”。这里的“贤儒”指的是有学问的学者,他们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学问,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戒谨端”则是说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严谨认真,不骄不躁。这句诗既赞扬了这些学者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然后是“《抑》诗才数语”,这里的“《抑》诗”指的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歌,用“抑”字作为篇名,是《诗·国风》中的一篇。这句诗既说明了这首诗的内容,也表达了对这些古人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是“洛诵每三叹”。这里的“洛诵”指的是诵读时发出的声音。而“每三叹”则是说每次诵读这首诗的时候,都感到十分感慨和赞叹。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诗歌本身的欣赏之情。

然后是“深念枢机事”,这里的“枢机”比喻关键之处,而“深念”则是说深刻地思考国家大事。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接下来是“康圭原畏玷”,这里的“康圭”指的是《尚书·大禹谟》中的一句话:“克慎厥始,肇允厥终,惟公懋德。”而“原畏玷”则是说原本以为可以保持完美,但最终还是害怕被玷污。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遗憾,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

然后是“扪舌更思难”,这里的“扪舌”是用手摸舌头的动作来表示思考问题时的艰难。而“更思难”则是说更加难以思考问题。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思考问题的艰辛,也表达了他对解决问题的决心。

接下来是“行远逾符节”,这里的“行远”指的是走得远,而“逾符节”则是说超过朝廷所颁发的符节的范围。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希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决心。

然后是“输诚胜敦槃”,这里的“输诚”是指献上忠诚,而“敦槃”则是说敦厚的盘子。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时代的期盼。

“起羞功莫盖”,这里的“起羞”指的是感到惭愧,而“功莫盖”则是说功劳无法掩盖。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批评的自觉,也表达了他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赞美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