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
圆堤松响交山阁,曲崦花光照涧扉。
青草已埋黄閤骨,绛霄还振素流衣。
衰羸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内容,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
“嘉庆戊午二月十一日携持衡偕左良宇叔固张侍乔晴牧素从同游双溪四子留宿山中侍乔及余持衡暮归忆去岁”是第一联,此联交代了诗人与友人同游双溪的情景;
“于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是第二联,此联写出景色的秀丽,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圆堤松响交山阁,曲崦花光照涧扉”是第三联,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青草已埋黄閤骨,绛霄还振素流衣”是第四联,这两句写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怀念之情。
“衰羸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是尾联,此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
(其一)
于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
圆堤松响交山阁,曲崦花光照涧扉。
青草已埋黄阁骨,绛霄还振素流衣。
衰羸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嘉庆戊午(1798)二月十一日游览双溪后所作。诗人与左良、张侍乔等同游双溪,并留宿山中,夜幕降临时才返回。诗人回忆起去年和友人游集于此,因此写了两首诗。这是第一首。
首联写景:“于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诗人把双溪比作玉龙,以形容双溪如玉龙飞舞的壮美景象。“于嶂”指山势高峻。“龙眠”为山名,即今天的南明山。“碧玉”,比喻双溪的水波晶莹剔透,像翡翠一样的绿水环绕着青山。一个“蟠”字,形象地表现了溪水曲折盘旋、盘绕山间的景象。“玉龙飞”,既写出了山水的气势,又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颔联写景:“圆堤松响交山阁,曲崦花光照涧扉。”诗人继续描写景物,进一步刻画出山水之美。“圆堤”指的是环抱着山脚的堤坝。“松响”写出了山间松林的生机勃勃,也表现了山中的静谧。“交”字写出了山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互相映衬。“曲崦”,指弯曲的地方。“花光”写出了花的灿烂。“涧扉”写出了山涧边的门扉,也写出了山间的幽深。
颈联写景:“青草已埋黄阁骨,绛霄还振素流衣。”这两句是对前两句景物的具体化描写,也是对前两句景物的深化,使画面更生动。“黄阁”“绛霄”,分别写出了古建筑的颜色。“素流衣”则写出了水流的清澈。这两句既写出了景物的美,又表现出诗人对景物的喜爱。
尾联抒怀:“衰羸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衰羸”指的是身体衰弱,而“年年会”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了但依然健康长寿。“昏黑犹嫌早命归”表明诗人对友人的祝福。“犹嫌”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全诗以自然之景为载体,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