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声高鲁庙堂,为余江水溯游长。
石铭归托名千载,玉版前留墨数行。
鵩臆恍知从物化,人情未可扣天阊。
清樽急管同听处,依旧乌衣上玳梁。

这首诗的译文是:

孔信夫已经去世,我去年观看歌舞表演。你给我写了一封信,希望我在孔信夫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

公子声高鲁庙堂,为余江水溯游长。

石铭归托名千载,玉版前留墨数行。

鵩臆恍知从物化,人情未可扣天阊。

清樽急管同听处,依旧乌衣上玳梁。

注释:

  1. 公子声高鲁庙堂:形容公子的声音高亢激昂。鲁庙堂:指鲁国的太庙,古代祭祀周公、孔子等先贤的地方。
  2. 为余江水溯游长:指我沿着江水逆流而上,追溯孔信夫的足迹。
  3. 石铭归托名千载:指孔信夫的名字被刻在石头上,流传了千年。
  4. 玉版前留墨数行:指我在孔信夫墓碑前的碑文上留下了几行字。玉版:指雕刻有文字的玉石板,这里代指孔信夫的墓碑。
  5. 鵩臆恍知从物化:比喻诗人对孔信夫的思念之情如同恍惚中从事物中领悟到了生死的道理。
  6. 人情未可扣天阊:指人的情欲不能与天地相通,无法达到至高的境界。
  7. 清樽急管同听处:指在宴会上听到优美的乐曲和歌声,大家一起欣赏。清樽:指的是酒杯。急管:急促地吹奏的乐器。
  8. 依旧乌衣上玳梁:意指诗人依然保持着乌衣巷的旧貌,站在高高的楼台之上,眺望着远方的风景。乌衣巷:南京秦淮河畔的一条著名街巷,因东晋时王导家曾居住于此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已故好友孔信夫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孔信夫的音容笑貌以及他生前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孔信夫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句“公子声高鲁庙堂”,诗人用“公子”来称呼孔信夫,表现出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接着,诗人描述了孔信夫的声音如何高亢激昂,仿佛在鲁国的太庙里回荡。这里的“鲁庙堂”象征着孔信夫曾经辉煌的人生和崇高的地位。
    第二句“为余江水溯游长”,诗人将孔信夫比作江水,表示自己像江水一样,一直沿着孔信夫的足迹前进,追寻着他的足迹。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孔信夫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三句“石铭归托名千载”,诗人在孔信夫的墓碑前刻下了他的姓名,让这个名字流传了千年的时光。这里的“石铭”象征着永恒和不朽,表达了诗人对孔信夫的深深怀念和对他的尊敬。
    第四句“玉版前留墨数行”,诗人在孔信夫的墓碑上的碑文上留下了几行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孔信夫生前的生活和事迹。这里的“玉版”象征着珍贵和尊贵,而“墨数行”则暗示了诗歌的篇幅有限,无法完全表达出诗人对孔信夫的怀念之情。
    第五句“鵩臆恍知从物化”,诗人用“鵩臆”来形容自己对孔信夫的思念之情如同恍惚中从事物中领悟到了生死的道理。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第六句“人情未可扣天阊”,诗人用“人情未可扣天阊”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认为人的情欲无法与天地相通,无法达到至高的境界。这句诗既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差异。
    最后一句“清樽急管同听处,依旧乌衣上玳梁”,诗人再次回到孔信夫生前的生活环境,在乌衣巷的高楼上,听着清酒和乐曲,一起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这里的“乌衣”和“玳梁”都是南京的古地名,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整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孔信夫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