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丹崖挂薜萝,石亭松桧俯惊波。
蒲帆从此通沧海,藜杖曾携眺曲阿。
舟楫客逢前日少,江山秋见夕阳多。
水云洲渚还相错,独雁流哀柰远何。
燕子矶
袅袅丹崖挂薜萝,石亭松桧俯惊波。
蒲帆从此通沧海,藜杖曾携眺曲阿。
舟楫客逢前日少,江山秋见夕阳多。
水云洲渚还相错,独雁流哀柰远何。
注释:
- 燕子矶:一个地名,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一处重要港口。
- 袅袅:形容山势或云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 丹崖:红色山崖。
- 薜萝:一种植物,攀缘生长在岩石上或覆盖在悬崖上。
- 石亭:用石头建造的亭子。
- 松桧:松树和桧树,都是常见的树木,代表自然之美。
- 俯惊波:俯视着汹涌的波浪。
- 蒲帆:用蒲草编织的船帆。
- 沧海:大海。
- 藜杖:藜草编制的拐杖,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曲阿:古代地名,这里指的是江边。
- 舟楫:船只和船桨。
- 前日少:过去的年头少。
- 夕阳多:太阳落山后,天色变得暗淡。
- 水云洲渚:水中的云彩和岛屿。
- 柰远何:无奈,无计可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矶一带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开头两句“袅袅丹崖挂薜萝,石亭松桧俯惊波”描写了燕子矶的自然风光,丹崖如同画卷般美丽,山崖上的薜萝与松树交相辉映,俯瞰着汹涌的波涛。接着“蒲帆从此通沧海,藜杖曾携眺曲阿。”展现了渔民们依靠蒲帆驶向大海捕鱼,以及过去人们曾带着藜杖欣赏江边的美景。第三句“舟楫客逢前日少,江山秋见夕阳多。”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昔日的渔人已不多见,而秋天的夕阳则更加灿烂。第四句“水云洲渚还相错,独雁流哀柰远何。”表现了水面上的云影与洲渚的交错,孤雁的哀鸣让人感到遥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矶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