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饥岁奈愁何?湫隘贫官感倍多。
精卫漫衔填海土,鸾凰自上觐天坡。
谈经草长先生带,混迹流随举世波。
一夕吟诗渡江岸,僧庐幽处拟同过。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淮南饥岁奈愁何?
- 注释:淮南,这里指代李啬生所在的地区。淮南饥岁,即淮南地区饥荒之年。
- 译文:在淮南(或特指你所在的地方)饥荒的年代里,愁绪又当如何呢?
- 湫隘贫官感倍多。
- 注释:湫隘,形容地方狭小、环境恶劣。贫官,这里指的是因贫困而地位低下的官员。
- 译文:身处湫隘贫瘠之地,作为一介寒酸的官员,我内心的感慨和忧虑倍增。
- 精卫漫衔填海土,鸾凰自上觐天坡。
- 注释:精卫,传说中的鸟名,经常用来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填海土,即用嘴衔土来填满大海。
- 译文:如同精卫鸟那样,我常常努力不懈地工作;鸾凰(凤凰的一种),也象征着高贵和尊贵的飞翔于天空。
- 谈经草长先生带,混迹流随举世波。
- 注释:谈经,这里可能指的是学习经典或者谈论学问。草长,可能是指学业有成或者学问有所成就。
- 译文:在学问的道路上,我像先生那样勤奋学习,虽然成果尚浅但志向远大。我与世无争,随波逐流,顺应时代的潮流。
- 一夕吟诗渡江岸,僧庐幽处拟同过。
- 注释:吟诗,这里可能指的是创作诗词。渡江岸,即渡过江去。僧庐,即寺庙的住所。
- 译文:在一个晚上,我吟咏诗歌渡过江去,想到那幽静的僧庐,仿佛我也打算在那里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啬生对友人的回应,表达出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淮南饥岁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忧虑。第二句中的“湫隘贫官”则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感受。第三句以“精卫漫衔填海土,鸾凰自上觐天坡”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第四句中的“谈经草长先生带,混迹流随举世波”则反映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最后一句“一夕吟诗渡江岸,僧庐幽处拟同过”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