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十里沙无垠,北山千叠翠莫分。
浦外疏钟出烟水,岩际一僧归暮云。
叫霜征雁空沥沥,骄秋红叶何纷纷。
驴疲巾倒长干道,人笑山翁已半醺。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归途的图。全诗以“东河”为起点,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层层推进,最后落脚在“人笑山翁已半醺”。

【答案】

译文:

从东边回来,十里长堤沙滩上没有边际。北边的群山层叠翠绿得分不清哪是哪里。浦外传来疏钟声,出烟水间;岩际有僧侣归去,暮云飘荡。叫霜的雁儿空自啼,骄阳下的秋叶纷飞。疲驴倒挂着衣巾,沿着长干道行走,人们笑着山翁已经喝得醉醺醺了。

注释:

①东河:指钱塘江。十里沙无垠,指江流曲折,绵延不断。②北山千叠翠莫分:指钱塘江以北的青山重重叠叠,一片翠绿色无法分辨。③浦外疏钟出烟水:指远处江面上传来的钟声悠扬。④岩际一僧归暮云:指一位僧人从山上下来,在晚云中穿行。⑤叫霜征雁空沥沥:指秋天的天气,雁群叫声凄凉。⑥骄秋红叶何纷纷:指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⑦驴疲巾倒长干道:指诗人骑着疲倦的毛驴,经过长干街道。⑧人笑山翁已半醺:指路人笑他山翁喝醉了。⑨半醺:指酒醉不深,但已有几分醉意。⑩赏析:这首诗是写秋日归途的。诗起句写归途之远:“东河十里沙无垠”,点明“归”字,也写出了归程之远,为下文作铺垫。接下来两句,描写沿途风光:“北山千叠翠莫分”,写青山重叠,青翠欲滴,使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而“莫分”两字,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更远处的景色。接着,笔锋陡转,写途中所见的景物:“浦外疏钟出烟水”,“浦外”指江面,“疏钟”即稀疏的钟声,这一句写听到钟声时的感受,是听觉感受。再下一句写看到的场景:“岩际一僧归暮云”,岩际是山崖,这里是指山崖上的和尚。“归暮云”三字既写出了和尚归寺的情景,又与首句相呼应,使全诗结构完整。末后两句“叫霜征雁空沥沥”,“骄秋红叶何纷纷”,写旅途的艰辛和归途的寂寞。“叫霜征雁”三字,既是对前面“归暮云”的补充,又是对前面所听到“疏钟”的补充,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寂寥。尾联写诗人骑毛驴经过长干街头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倦怠之情。“半醺”一词,既写出了诗人酒醉的状态,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