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庙里花争好,我与樱桃独有情。
来度清明思略似,回寻诗句梦频更。
柁楼惊艳阑前过,弦柱含声醉后鸣。
并合要将愁力胜,不堪风景满前生。
南塘诗三首并序 其三在南塘庙里,花朵争奇斗艳,我独爱樱桃。
每逢清明时节,思念之情便如梦初醒;寻诗句中梦境频更。
舵楼惊艳地从栏杆前经过,弦柱含声地醉后鸣叫。
将愁力并入诗歌,不堪风景满前生。
注释:
- 南塘庙:指南塘庙宇或南塘附近的庙宇。
- 花争好:花朵争奇斗艳,都很好看。
- 我与樱桃独有情:我特别喜爱樱桃。
- 来度清明:来到清明节。
- 思略似:思念之情像梦初醒一样逐渐清晰。
- 回寻:回去寻找。
- 柁楼:即船头,这里泛指船只。
- 惊艳:令人惊讶、惊艳。
- 阑前过:从栏杆前面经过。
- 弦柱含声:弦上的声音充满整个空间。
- 醉后鸣:醉酒后的鸣叫。
- 将愁力并入诗歌:把忧愁的力量并入诗歌中。
- 不堪:承受不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南塘景色的赞美和对樱桃的喜爱之情。首句“南塘庙里花争好”,描绘了南塘庙内花儿竞相绽放的美丽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欢快的基调。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樱桃的偏爱,“我与樱桃独有情”,以樱桃喻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取向。
第三句“来度清明思略似”,诗人通过清明节这个时间节点,表达了自己在此时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如同梦初醒般清晰,让人不禁感慨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第四句“回寻诗句梦频更”则是诗人回到过去寻找诗句的情景,这里的“梦频更”意味着诗人反复回味、思考过去的诗句,从中感受到诗意和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分别描述了船只和乐器的场景:“柁楼惊艳阑前过,弦柱含声醉后鸣。”诗人用舵楼惊艳地经过、弦柱含声地鸣叫等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行驶和乐器发出声音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最后一句“并合要将愁力胜,不堪风景满前生。”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美景能够暂时缓解心中的忧愁,但面对如此美丽的风景,还是难以承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