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媲尼山,回忆曳杖高歌,凤鸟愈遥,河图愈古;
流风绍湘水,争传易名特典,经天曰文,辟地曰襄。

【注释】

挽:挽歌。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铁仙,湖南长沙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主持修建广州黄埔港,创办黄埔海军学校;又任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兴修广州至梧州铁路。著有《輶轩语》、《书目答问》等,编有《张文襄公集》。

尼山:孔子的庙宇,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曳杖高歌,凤鸟愈遥,河图愈古:孔子晚年曾到鲁国南部游历,曾登尼丘山,望鲁城,喟然叹曰:“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后因以“曳杖高歌”为颂扬志行高远者的典故。

“凤鸟愈遥”、“河图愈古”是说:孔子的事迹越遥远,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思念;孔子的学说越古老,就越能成为人们推崇的圣道。

“易名”句:指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改咸阳为长安;汉武帝刘彻时,将郡县制改为监察御史制度,并改雍州为司隶校尉部,分设三辅,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经天曰文,辟地曰襄”句:指汉代儒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宣扬神化统治,被汉宣帝采纳为官方理论;又指西汉时赵充国率军平定羌族贵族叛乱,安定西域地区,开拓了汉朝疆域的广大地区。

【赏析】

此诗是挽张之洞的联,用典较多。首句用孔子游尼山之事,表明张之洞与孔子一样,都是一代伟人,其功绩和影响都与尼山有关。次句用孔子晚年登尼丘山,望鲁城,慨叹自己不再梦见周公之事,来表达作者对张之洞的深切怀念之情。接着两句则从张之洞治学、治政两个方面展开,赞颂他的贡献。“易名”句赞扬张之洞在政治方面所做改革;“经天曰文”句赞美他在学术上所作出的贡献,即他的学说能够经天纬地,成为万世传诵的圣道;最后两句则是从张之洞个人品质方面写起,赞颂他具有崇高的品质。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