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辍弦歌,足见人心有公道;
通家务奖籍,欲承先德愧高明。

【注释】

学校辍弦歌,足见人心有公道:学校停止弹琴唱歌,可见人心是有公道的。弦歌:《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汽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云:“言百姓劳倦而休止也。”朱熹集传:“言天下已定,民安其业,乐其居处。”这里指学校不再弹琴唱歌,意味着国家太平,人们安居乐业。

通家务奖籍:通家,泛指亲友、同乡等,这里指张百熙。奖籍:奖励。

欲承先德愧高明:想要承继先辈的德行,感到惭愧自己的才能高超。高明:才智高超。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上联写张百熙为官清廉,下联写他勤政爱民,两联相对照。

“学校辍弦歌”,意思是说学校停止弹琴唱歌了,“足见人心有公道”。弦歌,指弹奏琴瑟歌唱,是古代学校的学习内容。这里指张百熙在任期间,注重培养人才,不图名利,廉洁奉公。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表明张百熙在任内没有贪赃枉法,深受百姓爱戴。

“通家务奖籍”,意思是说张百熙在担任某项职务时,受到同乡和亲友们的称赞和奖励。奖籍,是对有功之臣的一种褒奖,也是一种荣誉。这句诗说明张百熙在任内的功绩得到了同乡和亲友们的认可和赞扬。

“欲承先德愧高明”,意思是说张百熙想要继承先辈的德才,却觉得自己不如先辈那么高明。这里的“先德”是指张百熙的先辈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品德和才能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这句话表达了张百熙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的反思和自责。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百熙在任内的表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意。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应秉持公正、廉洁之心,为民造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