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定国则祀;因事有功曰襄。
注释:用勤劳来安定国家,那就要祭祀;因事有功而称王。
赏析:这两句诗句是对张之洞的赞誉,意思是说他以勤劳为国定基,因有功而被封为王。
以劳定国则祀;因事有功曰襄。
注释:用勤劳来安定国家,那就要祭祀;因事有功而称王。
赏析:这两句诗句是对张之洞的赞誉,意思是说他以勤劳为国定基,因有功而被封为王。
周嵩尧,字峋芝,号薰士,清代诗人、政治家、官员。以下是关于周嵩尧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周嵩尧是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日生于淮安,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二伯祖周骏昂的第三子。他的字为峋芝,号薰士,晚年又改号芝叟。 2. 科举经历:周嵩尧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中了举人,成为清朝晚期的一位文人。 3. 官场经历:周嵩尧历任漕运总督、江淮巡抚所器重,曾担任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
【注释】 “四百兆”:指全国。 “骄子”:指儿子。 “三十七年”:吴恭亨,字恭尹(1560~1624),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浙江海盐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673年)。 【译文】 你儿雄才大略,是全国臣民的骄傲; 上天苦于他的节操,称他为三十七年未亡的贤者。 【赏析】 此诗首联赞颂了吴恭享之文才,尾联称赞其品德高洁。 全诗对吴恭亨赞颂有加,但并不溢美
【注释】 武昌府署联: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说武昌府的表率作用,下联是说历任官员的廉洁奉公。 十城表率,九郡先驱,亿万姓属目相看,刑赏惟求孚众志; 二十载司曹,一麾出守,二千石仔肩孔巨,清勤不敢负家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武昌府的模范作用,以及历任官员的廉洁奉公。他们都是亿万人民瞩目的对象,对于他们的刑赏要求,他们只求能够取信于民。 【赏析】 此联上下两联对仗严密,结构严谨
【注释】 中兴:指恢复国家,使国力强盛。将相:指军事和行政方面的高级官职。武乡、汾阳:均指唐代名臣裴度的封号。合武乡、汾阳二公之功:意即把唐裴度和唐代名臣郭子仪、李光弼等的功绩都集于一身。半壁东南:指宋朝的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失恃:失去依仗。问:询问;有几人:有多少能人志士。后:指宋代名臣谢安。王导、谢安:都是东晋时的大名人。 译文: 中兴名将和功臣出自裴度门下,他们合裴度和郭子仪
【注释】 云然:云彩般的样子,这里指高远。夫越吴晋楚诸邦:古代东南地区的国家。敷文教、振武功:宣扬文化教化,振奋武力。裕国安民:使国家富裕,安定百姓。谋猷(yóu)共仰:谋略和计策都受人敬仰。电谕:紧急命令。乘龙北上:指张之洞被召进京。台阁(ɡé):朝廷。翘首(qiáo hòu)中朝:盼望朝廷。贤令辟(pì):贤明的宰相。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目睹了清朝初年的四个朝代。重外交,修内治:重视外交
【译文】 曾侯的正直刚强,左傅的雄才大略,惟公鼎足其间,中兴大业三人杰; 宏景无才长源无识,抑我私心所仰,南岳诸峰一老臣。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上联是赞扬曾氏兄弟的功绩,下联是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情。 曾氏兄弟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国藩为曾国荃(字沅甫)的哥哥,而左宗棠与曾氏兄弟都是湘军的成员,共同抗击太平军和捻军。因此,诗中称赞他们是“中兴大业三人杰”。 诗人还提到自己的私人感情
【注】 挽曾纪泽联:挽曾纪泽,即为纪念曾纪泽所写的挽联。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湖南长沙人。道光二十七年举人,咸丰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同治三年,擢御史,出使英法俄,历参议赞大臣,后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及湖广总督等职。 内佐邦计,外诘戎兵:在朝廷内辅助国家财政,在外指挥军队作战。 仰一代传人,岂徒四裔倾心:仰望一代有才学的人,岂能只是让四海之外的人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