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云然,身历夫越吴晋楚诸邦,敷文教,振武功,裕国安民,谋猷共仰,既电谕乘龙北上,知其台阁独登,翘首中朝贤令辟;
而今已矣,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重外交,修内治,经天纬地,奏议俱存,忽邮传跨鹤西归,恨未祭筵亲奉,伤心来世再同游。
【注释】
云然:云彩般的样子,这里指高远。夫越吴晋楚诸邦:古代东南地区的国家。敷文教、振武功:宣扬文化教化,振奋武力。裕国安民:使国家富裕,安定百姓。谋猷(yóu)共仰:谋略和计策都受人敬仰。电谕:紧急命令。乘龙北上:指张之洞被召进京。台阁(ɡé):朝廷。翘首(qiáo hòu)中朝:盼望朝廷。贤令辟(pì):贤明的宰相。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目睹了清朝初年的四个朝代。重外交,修内治:重视外交,治理内政。经天纬地:治理国家如织布一样经纬分明。奏议俱存:奏章和议案都保存了下来。忽邮传跨鹤西归:忽然听说张之洞驾鹤西归。恨未祭筵亲奉:遗憾未能为他在灵前设宴祭祀。伤心来世再同游:悲伤他来生再不能与自己一同出游了。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上联写张之洞生前的丰功伟绩和人们对他寄予的厚望,下联写张之洞去世后的悲痛心情,全联表达了人们对张之洞的崇敬之情。
上联“自昔云然,身历夫越吴晋楚诸邦”是说自古以来他就如云彩一般高远,亲自到过越、吴、晋、楚等国,在各地推行文教政策,振兴武功,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他的谋略和计策都受人敬仰。这里用“云云”(云彩一样)来形容张之洞的高远,表示他的声望之高,无人能及。
“而今已矣,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是说如今已经过去了,现在只能从别人那里看到清朝初年的四个朝代的情况。这里的“眼观”是指人们能够看到的历史事实;“咸同光宣”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四代”则指的是这四个历史时期。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了解和感慨。
下联“重外交,修内治,经天纬地,奏议俱存”,是说张之洞非常重视对外关系,注重国内治理,治理国家如织布一样经纬分明,奏章和议案都保存了下来。这里的“经天纬地”形容张之洞治理国家的能力,既能够统筹天下大事,又能够处理琐碎小事;“奏议”则是指张之洞所撰写的奏章和议案;“俱存”则是指这些奏章和议案都保存下来,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赞美之情。
“忽邮传跨鹤西归”是说突然听说张之洞驾鹤西归的消息。这里的“邮传”是指传递消息的人或者机构;“跨鹤西归”则是用神话中的仙人骑鹤飞向西方的故事来比喻张之洞的离世,表示他离开人世的消息传来时让人感到十分震惊。
“恨未祭筵亲奉”是说遗憾的是未能为他在灵前设宴祭祀。这里的“祭筵”是指在灵柩前设宴招待前来吊唁的人;“亲奉”则是亲自去祭祀的意思。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怀念之情。
“伤心来世再同游”是说悲伤他来生再不能与自己一同出游了。这里的“来世”是指死后的世界;“同游”则是一起游玩的意思。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张之洞生前功绩的描述和死后的哀悼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崇敬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