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湖合赣江流,倚槛江湖望转幽。
湖势北摇匡岳动,江声西拥豫章浮。
鱼龙昼啸千艘雨,日月晴悬一镜秋。
回首战争曾此地,荻花萧瑟隐渔舟。

登吴城望湖亭

鄱湖湖合赣江流,倚槛江湖望转幽。

湖势北摇匡岳动,江声西拥豫章浮。

鱼龙昼啸千艘雨,日月晴悬一镜秋。

回首战争曾此地,荻花萧瑟隐渔舟。

【注释】

  1. 吴城:即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2. 鄱阳湖:又名彭蠡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3. 赣江:长江中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宁都、石城等县。
  4. 匡岳:指庐山。
  5. 豫章:指南昌,是江西的政治中心。
  6. 鱼龙:比喻水鸟。
  7. 皖(wǎn):一种水鸟。
  8. 萧瑟:形容草木萧条凄凉的声音。
  9. 萧瑟:形容草木萧瑟凄切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吴城望湖亭时所作,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首联“鄱湖湖合赣江流,倚槛江湖望转幽。”描绘了湖与江的交汇,以及站在栏杆上远望,景色逐渐变得幽深的画面。这里的“湖”指的是鄱阳湖,“江”指的是赣江;“倚栏”则是指站在栏杆上远望的意思。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眼前的美景,又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
    颔联“湖势北摇匡岳动,江声西拥豫章浮。”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湖与江的景象。“湖势北摇匡岳动”意味着湖水向北流动,带动着周围的山峰也随之颤动;“江声西拥豫章浮”则是指江水向西流去,使得豫章城(现在的南昌)也仿佛在水面上浮动起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湖与江的壮观景象,还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之情。
    颈联“鱼龙昼啸千艘雨,日月晴悬一镜秋。”则描绘了湖面上的鱼龙在水中嬉戏,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明亮的太阳和清澈的月亮则映照出秋天的景色。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湖面上的生动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尾联“回首战争曾此地,荻花萧瑟隐渔舟。”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他回忆曾经在这里经历过的战争,感叹如今的和平时光已经过去;同时,他还看到荻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暗示着战争留下的创伤尚未愈合。这两句诗既回顾了历史,又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