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高咏古人《古剑篇》,我欲起舞追飞仙。
古来剑解七十二,惜哉后世无人传。
陆生陆生尔且前,我今试舞双龙泉。
长兵短接须精练,雌雄闪烁落银霰。
万人力敌莫可当,顷刻风云看百变。
忽徐忽疾疑旋蛟,忽连忽断惊飞雁。
耸跃星流身不见。
雨打梨花团雪片。
陆生此时睹之惊绝神,且愿执鞭追后尘。
慎勿轻携此剑渡江海,只恐双飞出匣归延津。

【注释】

1.我尝高咏古人《古剑篇》:我曾在诗里吟咏过古人写的《古剑篇》。

2.起舞追飞仙:像追逐飞仙一样舞蹈。

3.七十二:指传说中的剑术,共有七十二种不同的招数。

4.陆生:陆方义。这里泛指陆方义。

5.尔且前:你且过来。

6.双龙泉:指传说中的龙泉宝剑。龙泉宝剑锋利无比,相传是春秋时吴国干将夫妇铸成的。

7.长兵短接:即长短兵器的运用。

8.雌雄闪烁:指剑光闪烁,犹如雌雄交配时发光。

9.银霰:形容雪花洁白如霜。

10.万人力敌:可以抵挡成千上万人的进攻。

11.顷刻风云:顷刻之间风云突变。

12.忽徐忽疾疑旋蛟:忽而缓慢,忽而快速,好像旋转的蛟龙在天空中游动。

13.忽连忽断:时而连绵不断,时而突然断开。

14.惊飞雁:使飞雁吃惊的样子。

15.耸跃星流身不见:形容舞剑姿态高超,仿佛星星从空中跃起,身体隐没不见了。

16.雨打梨花团雪片:用梨花比喻细雨,形容雪花密集地飘落,就像梨花被雨点打湿了一般。

17.陆生此时睹之惊绝神:陆方义此刻看到这景象后,惊得魂不附体。

18.只恐双飞出匣归延津:恐怕这把双龙泉宝剑要飞回原处,回到延津(今河南偃师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舞剑的动作、神态、气势以及周围环境气氛的渲染,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舞剑者技艺高超、气概豪迈的形象。全诗语言明快,想象丰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我尝高咏古人《古剑篇》,我欲起舞追飞仙”,诗人在《古剑篇》的启发下,产生了挥剑起舞的愿望;接着“古来剑解七十二,惜哉后世无人传”,诗人感慨古代剑法的神奇奥妙,可惜后代没有能继承这种技艺的人;“陆生陆生尔且前,我今试舞双龙泉”两句是说陆方义请作者试试他的剑法。诗人欣然同意,于是开始表演。诗人先写自己准备舞剑,动作要像追逐飞仙一样矫健优美。然后,诗人详细描绘了自己的舞剑动作和神态,突出表现了自己舞剑的高超技巧。“长兵短接须精练,雌雄闪烁落银霰”等句,都是诗人在表演中的具体动作。诗人不仅写出了舞剑者的精湛技艺,还通过“雨打梨花团雪片”等形象描写,渲染出一种紧张而又欢快的气氛。

颈联“万人力敌莫可当,顷刻风云看百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舞剑者的威武气概,表现出舞剑者面对千军万马仍从容自如的气魄。“忽徐忽疾疑旋蛟,忽连忽断惊飞雁。”这两句又进一步描绘了舞剑者在舞剑过程中的变化多端,忽而缓慢,忽而快速,仿佛一只盘旋飞舞的蛟龙或一群惊飞的飞雁。诗人用“忽徐忽疾疑旋蛟,忽连忽断惊飞雁”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舞剑者的姿态变化,既形象生动,又充满诗意。

尾联“耸跃星流身不见”,诗人以“耸跃星流身不见”来形容自己随着舞剑的节奏腾空而起,仿佛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消失在天际。尾联中的“星流”一词,既是对前面诗句中“雨打梨花团雪片”的进一步描写,也是对整个场面的概括总结。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雨打梨花团雪片”,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场景,又巧妙地暗示了舞剑者在舞剑过程中那种轻盈飘逸、矫健优美的形象。同时,这个比喻也使得全诗显得更加富有诗意。

全诗语言明快,想象丰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舞剑过程的细致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气概豪迈的舞剑者的形象。同时,诗人在描绘舞剑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十分简练生动,富有音乐性。例如,“长兵短接须精练”中的“长”“短”二字,既形容了武器的长和短,又形容了舞剑者动作的迅速敏捷;“雨打梨花团雪片”中的“团”字,既形容了雪花的形状,又形容了雪花飘洒的情景;“忽徐忽疾疑旋蛟,忽连忽断惊飞雁”中的“忽”字,既表现了舞剑者动作的突然变化,又表现了舞剑者姿态的灵活多变;“耸跃星流身不见”中的“涌”字,既表现了舞剑者的腾空而起,又表现了舞剑者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境界。这些词语都使得全诗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