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注释】
杜甫草堂:指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唐玄宗时进士出身。安史之乱期间曾避地四川,结茅为庵,世称杜甫草堂。后由严武奏请朝廷批准,将草堂改为“杜甫纪念馆”。
桥通万里:指通往成都的道路十分畅通。桥,指南朝时建造的石拱大桥。
江楼:长江边的小楼。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甫到成都草堂后不久写的。诗中通过描写成都草堂的宏伟壮观以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草堂的宏伟壮观:草堂坐落在成都西门外的花径山上,周围有锦江环抱。这两座山和锦江,都是杜甫当年在草堂里经常看到的。这里地势很高,可以望见远方很远的景物,所以杜甫说“地亦千秋”,意思是他在这里看到的景象,就像看到了千秋万世的变迁。
下面写成都的景色。“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指的是杜甫从南方来到成都,是为了寻找他的老师、唐朝著名诗人、宰相房琯的祠堂,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杜甫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南来”二字,表明杜甫是从南方来到成都,而“丞相祠堂”则是杜甫的老师、唐朝宰相房琯曾经住过的房屋。杜甫在这里看到的一切景物,都与他有关,都与他的老师联系在一起。因此,他来到这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寻找老师,更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两句写成都的江楼。“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杜甫来到了成都,又想到了他在襄阳的朋友们。他知道他们在襄阳也有一座高楼,于是想要去寻找他们。他希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来表达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成都草堂的宏伟壮观以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成都草堂周边环境的描绘,也展示了当时成都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