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外好音传,陶令归乎,胡为郁郁幽愁,四载驹光扶病过;
二十年前知己感,钟期邈矣,忍听声声血泪,九旬鹤发抚棺悲。
【注释】
八千里外:指远离京城。陶令:《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的隐士陶潜自号“五柳先生”,因居宅旁有五棵柳树,故称“五柳先生”。后来人们就用“陶令”来称隐居不仕的人。归乎:归去,回家的意思。胡为:为何?郁郁幽愁:忧思重重,愁闷不已。四载:四年。扶病:因病而勉强支撑病体。二十年前:即元和十四年(819)。钟期:“钟子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人,他与俞伯牙非常要好。俞伯牙弹奏琴曲,钟子期能听懂其中的深意。两人成为知己,后钟子期去世,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终身不再鼓琴。邈矣:遥远。听声声血泪:闻知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悲痛欲绝,他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如同血泪一样。九旬:九十岁,这里指九十年。抚棺悲:抚摸着棺材悲伤。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当时作者在长安担任左拾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追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感慨之情。
首联“八千里外好音传,陶令归乎,胡为郁郁幽愁”,以陶渊明归隐田园、心忧世事的形象起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用“八千里外”来形容友人远在天边,用“好音传”来表达对友人消息的了解,用“陶令归乎”表示对友人的思念,用“郁郁幽愁”来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不安。
颔联“二十年前知己感,钟期邈矣,忍听声声血泪,九旬鹤发抚棺悲。”这两句诗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用“二十年前知己感”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用“钟期邈矣”来表达朋友已经离世的事实,用“忍听声声血泪”来表达对朋友去世的悲痛之情,用“九旬鹤发抚棺悲”来表达对朋友的哀思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挽董平章联”,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悼念之作,也是他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感叹。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