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鞍马历荒陬,唐代羁縻是此州。
瑶洞千蟠攀岭怯,鬼门一线入天愁。
朝昏吹角呼林鹿,妇女张弓射野牛。
却望伏波铜柱在,飞鸢跕跕海西头。
由丽江抵北流
频年鞍马历荒陬,唐代羁縻是此州。
瑶洞千蟠攀岭怯,鬼门一线入天愁。
朝昏吹角呼林鹿,妇女张弓射野牛。
却望伏波铜柱在,飞鸢跕跕海西头。
注释:
- 频年鞍马历荒陬:形容常年奔波于荒远之地。
- 唐代羁縻:指唐代时期设立的羁縻府州。
- 瑶洞千蟠:形容山洞众多且曲折。
- 鬼门一线:形容道路险峻,仅有一线可通。
- 朝昏吹角:早晚时分吹响号角。
- 妇女张弓射野牛:形容妇女也在从事狩猎活动。
- 伏波铜柱:指汉代伏波将军李广利的雕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从丽江到北流的旅途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旅程的感慨和思考。首句“频年鞍马历荒陬”描绘了作者长期奔波于荒远之地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艰辛的生活状态。第二句“唐代羁縻是此州”则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即探访唐代时期的羁縻州。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和生活状态。“瑶洞千蟠攀岭怯”形容了山洞众多且曲折,攀登艰难;而“鬼门一线入天愁”则形象地描绘了道路险峻,只有一线可通,让人心生愁绪。
诗的后四句转向了对当地人生活的描述。“朝昏吹角呼林鹿,妇女张弓射野牛”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既有早晨吹响号角呼唤山林中的鹿群,也有妇女们张弓射猎的场景。这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最后两句回到作者自身的感受上,“却望伏波铜柱在,飞鸢跕跕海西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李广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和对当地生活的反映,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边疆风情画卷,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