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观新政,天人想中兴。
云虬空际会,金虎有依凭。
秘殿论思罢,周庐宿卫增。
伤心李斯犬,侧目郅都鹰。
脱屣真何有,褰裳竟未能。
苍黄一尺素,黯淡九枝灯。
瀛海烟波阔,渐台雾露凝。
佛香高阁迥,夜色冷于冰。

【注释】

日月观新政:指元代的开国功臣刘秉忠在燕京建立行宫“日月观”之事。

天人想中兴:意谓天意与人的意愿都在盼望恢复国家大治,即恢复汉、唐盛世。

金虎有依凭:以“金虎”喻指皇帝,言皇帝有依凭,可以依靠。

秘殿论思罢:指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开始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建太和宫,并命学士李德辉等修《经世大典》,以备咨询,故云“论思”。

周庐宿卫增:意谓守卫京城的禁军增加。“周庐”,即环城而置,周围为营垒,称为“庐”,又称“围”;“宿卫”,指警卫京城,守卫皇宫的禁军。

伤心李斯犬:据《史记·李斯列传》载,赵高欲杀李斯,李斯曾对人说:“吾欲附贼(指秦二世)而令子房(指刘邦)借己重矣。”此句意谓:看到李斯这样的亡国之狗,令人伤心;“侧目”是怒目相看的意思,这里指李斯等人作乱,使国家陷于危机,令人愤恨至极。

脱屣真何有:意谓自己脱下鞋子,也无所谓。

褰裳竟未能:意谓自己撩起衣服,也无能为力。

苍黄一尺素:意谓匆忙写下一封书信。

黯淡九枝灯:意谓昏黄的灯光下写一封信。

瀛海烟波阔:意谓茫茫的海面上烟波浩渺,无边无际。

渐台雾露凝:意谓云雾缭绕着的台阶上露珠凝结,如霜。

佛香高阁迥:意为高耸入云的佛寺里弥漫着阵阵香气。

夜色冷于冰:意谓夜深了,寒气逼人,比结冰还冷。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感慨时事,感叹人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易流畅,形象鲜明生动,意境雄浑壮阔。

首联“日月观新政,天人想中兴。”两句,写元朝开国功臣刘秉忠在燕京建立行宫“日月观”,以备咨询,并命士人李德辉等修《经世大典》,以备参考。诗人慨叹国家大治,渴望中兴。这两句中用典较多,但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颔联“云虬空际会,金虎有依凭。”写皇帝有依傍,可依靠。“云虬”指龙,“金虎”指虎。“空际会”,意谓在空中相遇。“金虎”比喻皇帝,“有依凭”则表明其有倚仗,可依靠。

颈联“秘殿论思罢,周庐宿卫增。”意谓守卫京城的禁军增加。“秘殿”,指皇帝居住的宫殿;“周庐”,环城为营垒,称为“庐”,又称“围”;“宿卫”,指警卫京城、守卫皇宫的禁军。

尾联“苍黄一尺素,黯淡九枝灯。”写匆忙写下一封书信。“苍黄”指仓促;“一盏”,泛指书信。“黯淡”指昏黄;“九枝灯”指灯盏。

末联“瀛海烟波阔,渐台雾露凝。”写云雾缭绕的台阶上露珠凝结,如霜。“瀛海”,大海;“渐台”指高耸入云的佛寺。这两句写远眺海天之间茫茫的海面上烟波浩渺,云雾缭绕的台阶上露珠凝结,如霜一样寒冷。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间以抒情和描绘景物。开头二句议论,总揽天下事;中间四句议论,分别陈述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最后二句议论,又回到议论上来。从结构来说,这是一首由分到合的结构方式。全诗以议论为主,间以抒情和描绘景物。中间两联议论,分别陈述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中间二句是抒情;结尾二句是议论,再次回到议论上来。从结构来说,这是一首由分到合的结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