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兼天远,浮生与日亡。
百年民恶上,终古厉怜王。
龙战氛犹恶,鹃啼恨正长。
禅馀行汉朔,那不羡山阳。

【注释】

“戊午-己未”:指公元76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至769年(唐肃宗乾元元年)。

“旧梦”:指唐朝。

“兼天”:高入云霄。

“浮生”:人生。

“民恶上”:人民厌恶君主。

“厉怜王”:怜悯被迫害的君主。

“龙战”:指安史之乱。

“禅馀”:指唐肃宗从灵武回长安,在长安称帝。

【赏析】

《全唐诗》收于卷五百七十三,为《全唐诗》所录入的最后一组诗,共四首,第一首和第二首分别咏叹了唐代两个皇帝的命运,第三首抒发对唐肃宗的不满。

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人在感叹唐朝的灭亡的同时,更对唐肃宗的统治深表不满。

“旧梦兼天远,浮生与日亡。”这句诗的意思是:旧日的梦想已经升入天空遥远的地方,人的生命也如同太阳一般消逝不见。这里的“浮生”是指人生的短暂和飘忽不定,而“日月”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通过对比“旧梦”和“浮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百年民恶上,终古厉怜王。”这句诗的意思是:百年来民众厌恶君主的统治,而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却总是被君主所怜悯。这里,诗人通过“民恶上”和“厉怜王”两个词组,展现了民众对于君主的反感和英雄豪杰的悲哀命运。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

“龙战氛犹恶,鹃啼恨正长。”这句诗的意思是:龙战之地仍然弥漫着战火的气息,而杜鹃鸟的鸣叫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怨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战火和哀鸣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和人民痛苦的描绘。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和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

“禅馀行汉朔,那不羡山阳。”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禅理之后,我行走在汉地和北疆之间,哪里不羡慕像王粲、刘歆这样的山阳人呢?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行踪和两位历史人物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王粲、刘歆等人的仰慕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于历史典故的借鉴。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唐朝灭亡、对唐肃宗统治不满以及对历史的感慨的作品。通过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