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豁然霁,山光晚更清。
风休高树默,月上远湖明。
坐对诸缘息,因令百虑平。
候虫嫌我寂,时作绕篱鸣。
积雨后,天气豁然晴朗。山色更加清朗。高树无声,月光照在远处的湖面上,显得格外明亮。
我坐在院子里,面对一切烦恼都平息了,因此一切忧虑都没有了。候虫嫌我太安静,不时地飞来飞去,绕着篱笆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居晚景的小诗。诗人在山中居住已久,对山中的景色和生活十分熟悉。全诗通过描绘山中晚晴、夜静、虫鸣等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和愉悦的心情,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积雨豁然霁”,描绘了一幅大雨之后,天空突然放晴的景象。这里的“豁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突变和开阔。接着,诗人用“山光晚更清”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山色更加清澈明亮。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二句“风休高树默”,“风休”一词,意味着风停了,树木静静地矗立;“高树默”则描绘了树木在静谧的夜晚,静静地站立着的情景。这里的“默”字,既表现了树木的静态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第三句“月上远湖明”,“月上”一词,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情景;“远湖明”则表现了月光照亮湖水,使其更加明亮的情景。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好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第四句“坐对诸缘息”,“坐对”一词,意味着坐着静静面对;“诸缘息”则描绘了面对一切烦恼都已消散,心境平静无波的情景。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安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句“因令百虑平”,“因令”一词,意味着因此使得;“百虑平”则表示所有的忧虑都已经平息。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最后一句“候虫嫌我寂,时作绕篱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候虫对诗人的寂静感到不满,时常飞来飞去,绕着篱笆鸣叫的情景。这句诗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晚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