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露遭天罚,饥寒仰母慈。
自经风木痛,长废蓼莪诗。
严漏知冬尽,残舂迫岁荒。
米盐来日计,镫下几回肠。
织成看满幅,诵久听终篇。
未觉寒宵永,悠悠十五年。
夜长资火力,天晓惜膏残。
比似吾亲苦,煎熬渐欲干。
裁到胜衣日,长为负米游。
已知贫贱累,仍作别离愁。
日短何由爱,云飞且自望。
百年将母计,气尽是空囊。
寡鹄应悲早,衔鱼忽就枯。
可怜八九子,不及城上乌。
衣敝犹馀线,檠寒尚有膏。
尽人由顾复,生我最劬劳。
空堂人独坐,微雨夜三更。
静想童年事,凄凉似隔生。
几经白云渡,渡口水潺潺。
亲年与流水,一往俱不还。
须眉今老大,儿女自团圞。
惆怅前宵梦,依然膝下欢。
此情君不忘,在昔我曾经。
历历伤心事,披图老泪零。

诗句翻译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相应的赏析:

  1. 偏露遭天罚,饥寒仰母慈。
  • “偏露”可能指的是某种不公正或不幸的命运。
  • “天罚”暗示了这种命运可能是由天意决定的。
  • “饥寒”描绘了艰苦的生活条件。
  • “仰母慈”反映了对母亲慈爱的依赖。
  • 整体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在困苦中对母亲无私爱护的感激之情。
  1. 自经风木痛,长废蓼莪诗。
  • “自经风木”形容因年老体弱而感到的痛苦。
  • “长废蓼莪诗”意味着长时间的沉默和创作中断。
  • 这里反映了作者因生活压力而无法继续他的文学创作,感到精神上的痛苦。
  1. 严漏知冬尽,残舂迫岁荒。
  • “严漏”指的是深夜时分。
  • “冬尽”表示冬季结束。
  • “残舂”可能是指农事中的剩余劳作或收获后的休息。
  • “迫岁荒”说明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艰难。
  • 这句反映了作者对季节更迭和生计艰辛的感受。
  1. 米盐来日计,镫下几回肠。
  • “来日计”指的是未来的计划或期望。
  • “镫下肠”形象地描述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这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力感。
  1. 织成看满幅,诵久听终篇。
  • “织成”可能指的是织布或纺织。
  • “看满幅”指仔细审视整个作品。
  • “诵久听终篇”意味着反复诵读直到文章结束。
  • 这两句展示了作者对作品的投入和对其成就的欣赏。
  1. 未觉寒宵永,悠悠十五年。
  • “未觉”意味着未曾意识到或没有察觉。
  • “寒宵永”形容夜晚寒冷且漫长。
  • “悠悠十五年”表达了对过去的漫长岁月的感慨。
  • 这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逝去的怀念。
  1. 夜长资火力,天晓惜膏残。
  • “夜长”指的是夜晚很长。
  • “资火力”意味着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工作或学习。
  • “惜膏残”表达了对时间宝贵和即将结束的珍惜。
  • 这反映了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目标的决心和紧迫感。
  1. 比似吾亲苦,煎熬渐欲干。
  • “比似”意为比较或比拟。
  • “吾亲苦”指的是自己亲人的苦难。
  • “煎熬渐欲干”描述了长时间的痛苦折磨。
  • 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亲属经历苦难的同情和对亲人痛苦的深刻感受。
  1. 裁到胜衣日,长为负米游。
  • “裁到胜衣日”指的是制作衣物的日子。
  • “长为负米游”意味着长期的贫困生活。
  • 这反映了作者因贫困而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
  1. 已知贫贱累,仍作别离愁。
  • “已知”表明这是作者已经知道的事情。
  • “贫贱累”指的是因为贫穷而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 “别离愁”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忧愁。
  • 这反映了作者面对困难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压力和对亲情的珍视。
  1. 日短何由爱,云飞且自望。
  • “日短”可能指的是白昼短暂。
  • “何由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留恋。
  • “云飞”可能象征着自由或希望。
  • “且自望”意味着暂时抱有希望。
  • 这表达了作者虽然面临困境,但依然怀揣希望的心态。
  1. 百年将母计,气尽是空囊。
  • “百年将母计”指的是为了母亲的福祉而制定的长期计划。
  • “气尽是空囊”意味着计划未能实现,反而耗尽了精力。
  • 这反映了作者在实现母亲愿望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精神重负。
  1. 寡鹄应悲早,衔鱼忽就枯。
  • “寡鹄”可能是指孤独的天鹅。
  • “悲早”表达了对于早早离去的悲哀。
  • “衔鱼忽就枯”可能意味着鱼类因缺水而死亡。
  • 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1. 可怜八九子,不及城上乌。
  • “可怜”表达了对情况的同情。
  • “八九子”可能指的是其他动物的孩子或家庭成员。
  • “不及城上乌”意味着这些动物不如城上的乌鸦那样有福气。
  • 这反映了作者对其他生物生存状态的观察和对比。
  1. 衣敝犹馀线,檠寒尚有膏。
  • “衣敝”可能指的是衣物破旧或破烂不堪。
  • “尚馀线”表明尽管衣物破旧,但仍有残余的缝纫线可以继续使用。
  • “檠寒尚有膏”暗示着即使灯芯燃烧殆尽,灯油仍然可以点燃一段时间。
  • 这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1. 尽人由顾复,生我最劬劳。
  • “尽人由顾复”意味着所有人都依靠我提供照顾和帮助。
  • “生我最劬劳”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的辛勤付出深感自豪和满足。
  • 这体现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付出的责任感和满足感。
  1. 空堂人独坐,微雨夜三更。
  • “空堂人独坐”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厅堂中只有一个人独自坐着的场景。
  • “微雨夜三更”描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雨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
  • 这营造了一种孤寂、寂静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心境和感受。
  1. 静想童年事,凄凉似隔生。
  • “静想童年事”表明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回忆过去的时光。
  • “凄凉似隔生”形容回忆中的场景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 这是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带有一种怀旧和忧伤的情感。
  1. 几经白云渡,渡口水潺潺。
  • “经白云渡”可能是指经过白云覆盖的河流或山间小道。
  • “水潺潺”描述了流水的声音,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 这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所体验的自然美景和心灵的平静。
  1. 亲年与流水,一往俱不还。
  • “亲年”可能指的是年迈的父母或亲人。
  • “与流水”形容亲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
  • “一往俱不还”强调了亲人不可逆转地离开了作者的身边。
  • 这是对亲人逝去的一种悲痛表达,同时也透露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1. 须眉今老大,儿女自团圞。
  • “须眉今老大”描述了作者本人现在已经成熟稳重,头发斑白。
  • “儿女自团圞”可能意味着子女们已经长大并独立生活。
  • 这是对家族成员成长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父母年老时子女自立的欣慰。
  1. 惆怅前宵梦,依然膝下欢。
  • “前宵梦”可能是指之前某个夜里所做的梦境。
  • “膝下欢”描绘了在父母的膝下享受欢乐的时刻。
  • 这反映出作者对与父母共度时光的美好记忆和对这种亲密关系的珍视。
  1. 此情君不忘,在昔我曾经。
  • “此情君不忘”表明作者希望对方能够记住这段深情和情感。
  • “在昔我曾经”暗示着这种情感曾经发生过,但现在却难以重现。
  • 这是对过去情感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无法重温旧情的无奈。
  1. 历历伤心事,披图老泪零。
  • “历历伤心事”可能是指那些令人心痛的经历或事件。
  • “披图老泪零”描绘了在回顾这些伤心往事时,作者不禁流下了泪水。
  • 这是对过去情感经历的深刻回顾,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家人的怀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过去的深深眷恋,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亲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