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久唱大冯君,饮水清名达至尊。
六载寓公今守土,两番申命总殊恩。
身离宿疾仍加健,子列贤书更抱孙。
惟有旧时珠履客,不知何处觅侯门。
【解析】
此诗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与友人的交往颇深。这首诗是赠给均弼先生的,全诗以“珠履”起兴,用典,抒发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江东久唱大冯君”,意思是说,我曾在江东地区歌颂你这位杰出的人。“大冯君”,即指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年轻时就以雄才大略闻名于世,曾三次从军,三入交趾,平定叛乱,又多次随光武帝东征西讨,屡建奇功。后来归老故里,闭门不仕,自号“马援”。马援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为国为民奉献的一生,因此人们常称他为“大冯君”。
“饮水清名达至尊”,意思是说,你的清白名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饮水”,指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的故事,汉明帝派大臣蔡邕等出使西域求佛法,他们到了大月氏(即大宛),得到佛经四十二章,于是在洛阳翻译佛经,佛教由此传入中国。“饮水”,“取喻”之意,暗含“得水之精华”,意谓你的名字清白如水,而传颂到了帝王耳中。
“六载寓公今守土,两番申命总殊恩”,意思是说,你做了六年的隐士,如今又来守卫你的故土,两次被朝廷任命都得到了特别优待的恩宠。“六载”“两番”,皆指隐居的时间;“寓公”、“守土”都是指做官。“两番”,指两次被朝廷任命。
“身离宿疾仍加健,子列贤书更抱孙”,意思是说你的身体虽然离开了疾病,但仍然健壮;你的儿子在《贤传》上列名,还抱着孙子。“宿疾”,指长期患的疾病,这里指疾病缠身。“子列贤书”,指的是儿子在《贤传》上被列入名人之列。“贤书”是汉代一种记载人物言行的著作。
“惟有旧时珠履客,不知何处觅侯门”,意思是说,只有你这样的旧时的珠履之客,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侯门之家了。“珠履”是古代的一种鞋。《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其舍人有年七十,一般白衣,从弟子生曹无伤饮其家,令坐客抚几曰:‘吾闻之:贫贱者,士之常也。’因屏人曰:吾欲语二人,未尝敢言,今吾上卿,魏尚为上客。”可见“珠履”是贵重的鞋。“珠履客”,指贵人或高官。“侯门”,指贵族豪门之家。“侯门”,本义是指诸侯的门户。后泛指富贵人家的门庭。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应试。此诗应是赠给友人均弼的。
开头两句“江东久唱大冯君”,意思是说我曾在江东地区歌颂你这位杰出的人。“大冯君”,即指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年轻时就以雄才大略闻名于世,曾三次从军,三入交趾(越南中部),平定叛乱,又多次随光武帝东征西讨,屡建奇功。后来归老故里,闭门不仕,自号“马援”。马援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为国为民奉献的一生,因此人们常称他为“大冯君”。
中间两句“饮水清名达至尊”,意思是说,你的清白名声传到皇帝的耳里。“饮水”,指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的故事,汉明帝派大臣蔡邕等出使西域求佛法,他们到了大月氏(即大宛),得到佛经四十二章,于是在洛阳翻译佛经,佛教由此传入中国。“饮水”,暗含“取水之精华”,意谓你的名字清白如水,而传颂到了帝王耳中。
后面两句“六载寓公今守土,两番申命总殊恩”,意思是说,你做了六年的隐士,如今又来守卫你的故土,两次被朝廷任命都得到了特别优待的恩宠。“六载”“两番”,皆指隐居的时间;“寓公”、“守土”都是指做官。“两番”,指两次被朝廷任命。
最后两句“身离宿疾仍加健,子列贤书更抱孙”,意思是说你的身体虽然离开了疾病,但仍然健壮;你的儿子在《贤传》上被列为名人,还抱着孙子。“子列贤书”,指的是儿子在《贤传》上被列入名人之列。“贤书”,是汉代一种记载人物言行的著作。
末句“惟有旧时珠履客,不知何处觅侯门”,意思是说,只有你这样的旧时的珠履之客,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侯门之家了。“珠履”,是古代的一种鞋。《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其舍人有年七十,一般白衣,从弟子生曹无伤饮其家,令坐客抚几曰:‘吾闻之:贫贱者,士之常也。’因屏人曰:吾欲语二人,未尝敢言,今吾上卿,魏尚为上客。”可见“珠履”是贵重的鞋。“珠履客”,指贵人或高官。“侯门”,指贵族豪门之家。“侯门”,本义是指诸侯的门户。后泛指富贵人家的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