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绵风谊苦难忘,流水行踪过隙光。
海外经年劳怅望,尊前永日诉凄凉。
可能廉吏逢优孟,每为伤人念孝章。
底事一身须爱惜,生涯有尽国恩长。
诗句注释及赏析:
- “沈绵风谊苦难忘”
- “沈”在这里可能表示深远、沉静,与后面的“绵”(持久、延续)相呼应。
- “风谊”指的是友情和道义,“苦难忘”表达了对这种友谊或道义的深深怀念。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深厚友情或崇高道义的长期记忆和不舍。
- “流水行踪过隙光”
- “流水”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里特指时间像流水一样迅速过去,留下的只有瞬间的光华。
- “过隙光”意味着时光如闪电般快速逝去,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易逝性。
- 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珍惜。
- “海外经年劳怅望”
- “海外”通常指远方或海外之地,而“经年”则表明了长时间的等待或经历。
- “劳怅望”表达了在海外长时间地期盼归来的心情。
-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海外长时间思念家乡的情感。
- “尊前永日诉凄凉”
- “尊前”可能指的是在酒宴或其他聚会场合中,“永日”表示长时间。
- “诉凄凉”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聚会中因思念故乡而产生的孤独和悲伤。
- 通过这句诗,诗人展现了自己身处异地时的情感状态。
- “可能廉吏逢优孟”
- “廉吏”指的是清廉的官员,“逢优孟”可能是说遇到了与《优孟衣冠》故事相似的情景,即有人能够理解并同情自己的处境。
- 这个典故可能暗指诗人在某些时候感到自己被误解或不被理解。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遭遇困难时能得到理解和支持的喜悦。
- “每为伤人念孝章”
- “孝章”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王粲,他以才华著称,但在政治上遭受挫折。
- “伤人”可能暗示了诗人因为政治上的不公或个人遭遇的挫折而感到痛苦。
- 通过引用王粲的故事,诗人可能在表达自己在政治或生活上遭遇挫折时的共鸣。
- “底事一身须爱惜,生涯有尽国恩长”
- “底事”意为为什么,“须爱惜”表示应该珍惜。
- “生涯有尽”意味着生命的有限性,“国恩长”表示国家的恩惠是长久的。
- 这两句可能是在强调无论个人遭遇如何,都应该珍惜当下,感激国家给予的恩泽。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时光、命运的深刻感悟和对国家恩典的珍视。诗中的“流水”、“海外”、“尊前”等意象,都巧妙地运用以传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